第10章(第2页)
香雾选了只兔子,林闪闪挑了只蝴蝶,程明自己则要了只老虎,三只糖画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着琥珀色的光。
林闪闪举着蝴蝶糖画,舌尖轻轻舔了舔,甜丝丝的蜜味在舌尖化开,眼睛却被不远处捏面人的摊位勾了去。
那摊主手指灵活,一团彩色面团在他手里转了转,就捏出个梳双丫髻的小姑娘,连衣襟上的褶皱都栩栩如生。
“这是用糯米面做的,能放好些天呢。”程明见她驻足,轻声解释。
“前面还有卖胭脂水粉的,据说城西苏家的玫瑰膏最受娘子们喜欢。”
香雾早被吹糖人的吸引,手里举着只胖乎乎的糖小猪跑回来。
“闪姐姐你看!程护卫说这个吹的时候要使劲儿,不然肚子鼓不起来呢!”
林闪闪跟着程明往前逛,布庄门口挂着的蜀锦在风里飘摆,绸缎的光泽比她见过的任何丝织品都要柔和;
药铺前的药童正低头碾药,空气中飘来淡淡的薄荷香;还有卖活物的摊子,笼子里的小兔子竖着耳朵,见人经过就扒着竹条瞧,惹得香雾直想伸手去摸。
“原来古代集市是这样的。”林闪闪小声嘀咕,眼里的新奇藏不住,“比画里热闹多了。”
程明听了,脚步放慢了些,特意带她们往铺子密集的方向走。
“往前过了石桥就是东门街,那边多是固定铺面,比集市齐整些,卖的东西也更精细。”
果然,越往东门街走,路边的摊位渐渐变成了带门脸的铺子,黑底金字的招牌在风里摇晃,门楣上雕着缠枝纹,比集市的摊位讲究多了。
有卖文房四宝的,伙计正铺开雪浪纸,用徽墨在砚台上细细研磨,展示墨色从浓到淡的层次。
街角茶馆更雅致,门口挂着“雨前毛尖新到”的木牌,穿青布短打的跑堂正提着铜壶穿梭,茶香顺着半开的雕花木窗飘出来,混着客人的说笑声漫在街上。
“到城墙根了。”
程明指着前方青灰色的砖墙,城砖缝里钻出几丛瓦松,“上去看看?站在垛口能望见大半个京都。”
顺着磨得光滑的石阶登上城墙,
风一下子大了起来,吹得林闪闪的素色发带飘起来,扫过脸颊带着点痒。
程明抬手往西南方向指,掌心在风里微微绷紧。
“那边灰瓦连片的地方是西街,咱们靖王府就在那片宅院深处。”
林闪闪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见那边的宅院都带着飞檐翘角,青灰色的院墙比别处高了半截,墙头上爬着凌霄花,隐约能看见院里探出的亭台楼阁顶,透着世家府邸的规整。
程明又指向西街相连的另一条街,语气里带了点讲解的郑重。
“挨着西街的是未央街,那里多是贵族常去的铺子——五味楼的烤鸭要提前三天订,琳琅斋的玉器是贡品样式,醉仙楼的陈年女儿红,还有纪宝斋的文玩字画,都是寻常人家难得涉足的地方。”
他转而指向东南,那边的屋顶明显矮些,却能看到成片的红灯笼在风里摇晃,隐约有丝竹声顺着风飘过来。
“那边热闹的是长青街,整条街就两家正经粮铺,余下多是勾栏和酒肆,晚上灯笼全亮起来才叫热闹,只是你们姑娘家,还是少去为好。”
见林闪闪听得认真,他又补充道:“再往北能望见码头的桅杆,南来北往的粮船都在那儿卸货,京都一半的米粮都从那儿来。”
林闪闪点点头,望着脚下分明的街区,心里渐渐清晰。
原来这京都藏着这么多门道,连街道都透着阶级的划分,倒只有这东门街,是贵族与平民都常来的地方,烟火气里混着几分平和。
下了城墙时,日头已有些偏西,金红的光斜斜打在街面上,香雾捂着肚子直咂嘴:“闪姐姐,我饿了。”
程明笑着指了指路边的馄饨摊。
“张屠户家的馄饨最实在,馅儿是现剁的精肉,汤里放了虾皮和紫菜,尝尝?”
摊主是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妻,见他们坐下,老板娘麻利地往锅里下了三碗馄饨,老板则在灶台前扇着风,铁锅里的水“咕嘟”冒泡,很快就飘起白胖的馄饨。
程明特意让多加了紫菜,看着林闪闪舀起一勺汤,眼角眉梢都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笑意。
三人捧着青瓷碗吃得鼻尖冒汗,连最后一滴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才心满意足地抹抹嘴,跟着程明往停马车的地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