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随母改嫁旺新家,重生嫡女嘎嘎乱杀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66章(第1页)

“父皇明鉴,是昭王,是他他早就知道南方会有雪灾,故意串通玄真和尚弄出雪灾厄兆一事,再借按察使”

太子脑子里一片混乱,又急于为自己开脱,便想把轩辕璟拉出来挡一挡。

说着说着,隐约觉得有哪里不对,飞快抬头看了眼皇帝黑沉的面色,脑袋重重磕在冰冷的金砖上,连告罪的话都说不出来。

皇帝沉厉的声音在头顶响起,“太子的意思是,昭王人在京都,南州雪还未下,他便未卜先知,提前囤足冬备以搏功绩?”

太子面如土色,后背早已被冷汗湿透,“儿、儿臣失言”

看着伏跪在面前战战兢兢的儿子,皇帝心底某处柔软被触动,终是强行压下翻涌的情绪,化作沉声一叹。

缓步坐回暖榻,他放平语调,“朕让你翻一翻去年的灾异簿和诸路灾伤册,你可有看出些什么?”

太子眉稍皱起,挤下一滴汗来。

怎么忽然问起这个?

他再三斟酌后缓缓开口,“回父皇,儿臣阅后受益颇多。去岁平城遥城雪患,您当机立断,截留漕粮十万石,征调棉衣炭薪急送前往,事后又免了三州赋税。”

他稍稍抬头偷瞄皇帝的神色,又迅速低下头去,“儿臣以为,此番南州雪灾,亦应效仿父皇的赈灾之策。”

烛光微晃,映着皇帝有些呆滞的脸。

至此,心中的怒气彻底被压下,只剩下浓浓的失望。

这就是三师三少、翰林学士、东宫属官教出来的太子,这就是他亲授教养九卿轮讲培养出来的国之储君。

天赋之能,终难弥补。

长与贤,难两全!

皇帝无声叹气,“朕告诉你,昭王看出了什么。”

“他翻看去年的灾异簿和诸路灾伤册,发现西南冻害后有流民劫仓,官员奏称已悉数安置,却未曾附上安置详册,由此生疑。”

“而后找南方走商暗查,探得冻害时粮价飞涨,百姓食不果腹,流民落草为匪,最后推断出南方官场蠹弊,有人贪墨灾银。”

这是呈现在表面上的前因后果。

皇帝猜想,昭王应该是提前探知南方官场有弊,才弄出雪灾厄兆一事,担心南州百姓还没从去年冻害中缓过来,越冬艰难,所以提前囤上冬备,恰遇雪灾,阴差阳错救下南州万民。

见微知著,仁怀天下,他教过太子的呀!

唉!

太子盯着眼前落在金砖上的汗滴,因太过紧张,皇帝说完后过了会儿才反应过来,昭王不是去赈灾的,而是去查吏治。

他后知后觉,雪灾厄兆和银票里的绢丝,都是轩辕璟布下的迷阵,故意引导他错过真相。

若非如此,他也一定能发现南方官场的蠹弊,一定会的!

太子从紫宸殿离开的时候,天已经快亮了。

在他的袖子里,藏着皇帝从内阁拿出来的南州送来的第一份急报。

雪还在下,飘了几片在脖子里,融化后彻骨生寒。

南方雪灾已现,若这份急报出现在内阁大臣面前,太子监国期间误判延赈一事就藏不住了。

万幸,父皇还是在意他的。

与此同时,一个无比强烈的念头在脑海中来回盘旋。

父皇总说什么明君还须能臣助,却没想过,若能臣存了不臣之心,又该如何?

母后说得对,轩辕璟,一定不能让他活着回来!

回到东宫后,太子马上让人给卢世清加急送信。

信上一个字都没有,只有一个朱笔画出来的被一笔贯穿的红圆。

卢世清曾派人往东宫送信,太子知晓他去了雾城,送信的人一路翻身越岭,终于将信送到卢世清手里。

躺在床上,抖着手看完信,卢世清两眼发黑,差点儿厥过去。

还让他杀昭王,他自己都只剩一口气了,哪儿还有精力去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