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跨越400年:我把未来搬回1982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章(第1页)

陈建国和张桂兰也闻声赶来,看到眼前这堆缺胳膊少腿的废铁,两人的脸都白了。

这这得花了多少钱啊!那可都是儿子的血汗钱,就换来这么一堆没人要的垃圾?

张桂兰的心疼得直抽抽,嘴唇哆嗦着,想骂,却又不敢。

人群中,唯有陈昂,脸上没有丝毫波澜。不,他的眼睛里,正燃烧着一团外人无法理解的、炽热的火焰。

在那群村民眼中,这是一堆废铁。但在他眼里,这是一座等待他点石成金的宝山。

“小同志这就是你说的机器?”李卫民从驾驶室里跳下来,看着眼前这堆狰狞的钢铁垃圾,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他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还是觉得荒唐得厉害。

陈昂没有回答,他直接脱掉鞋子,赤着脚,像一头灵活的猎豹,几步就攀上了那座废铁山。

冰冷的、带着粗糙锈迹的金属触感从脚底传来,却让他感觉无比踏实。

他在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动作专注而精准。李卫民跟在下面,看着他在那堆能把人腿划破的废铁上如履平地,心里那股荒谬感越发浓重。

他指着一台半埋在下面、锈得几乎快要散架的旧车床,忍不住问道:“小同志,就说这个吧,锈得跟从土里刨出来的一样,你那‘亲戚’到底要它来干什么?”

陈昂停下脚步,低头看了一眼,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的天气:“沈阳第一机床厂,1961年产的c6201型。主轴箱里的齿轮设计有缺陷,高转速下连续工作,润滑油跟不上,容易烧死。当年为了赶超,用料是下了血本的,底座这块铸铁,加了铬和钼,虽然铸造工艺粗糙,气孔多,但回炉提纯一下,比现在市面上任何机床的钢材都好。”

李卫民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了。他呆呆地看着陈昂,大脑一片空白。

型号、年份、设计缺陷、用料成分这些话从一个十六岁的农村少年嘴里随口说出,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他的认知上。

他去过县机械厂,跟里面的老师傅喝过酒,那些干了一辈子机修的老师傅,也未必能把一台报废了几十年的机器,说得如此透彻!

这根本不是一个少年该有的知识!

“我我老师说,”陈昂仿佛察觉到了他的失态,恰到好处地补充了一句,将一切都推给了那个虚构的存在,“他说,这些老伙计身上,有时间的味道。现在的机器,太浮躁了。”

时间的味道

李卫民反复咀嚼着这五个字,只觉得高深莫测,一股混杂着敬畏与狂热的情绪,从心底升腾而起。

陈昂不再理会他,继续在废铁山上“淘宝”。

他的动作越来越快,目标也越来越明确。

很快,他从一堆烂铁皮下,拖出了一台布满油污的柴油发动机,机身上的红漆斑驳脱落,隐约能看到“铁牛50”的字样。

紧接着,他又从另一堆零件里,精准地翻出了几个大小不一的齿轮,和一个锈迹斑斑的离合器压盘。

这些东西,在李卫民看来,彼此之间毫无关联,是三台不同机器上拆下来的垃圾。

陈昂却将它们摆在一起,然后跳下废铁山,随手捡起一块断裂的红砖,就在砖窑满是尘土的地面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没有图纸,没有圆规。他就那么蹲在地上,用砖头划出几道看似随意的线条。

可就是这几道线条,却勾勒出了一个李卫民从未见过的、结构异常精密的传动装置轮廓。

他能看懂齿轮,能看懂轴承,但当这些东西以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时,他只觉得自己的大脑像那台旧车床一样,快要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