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5页)
这个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一样疯长。
不需要太大投入,技术门槛相对低(我有信心做好),接地气,现金流快。更重要的是,烟火气。那是我在冰冷的豪门生活中,最渴望的东西。
我越想越觉得可行。不需要多高档,就开在热闹的市井小巷里,做最家常的味道,让每一个进来的人,都能吃到一碗热乎乎、有灵魂的面。
说干就干。
我拒绝了爸妈让我回老家的提议,开始在这个城市寻找合适的铺面。目标明确:老城区,人流量大,租金适中,最好带个小院或者露台。
跑了快一个月,腿都快跑细了,终于在一条叫梧桐里的老巷子深处,找到了一处心仪的地方。原本是个卖杂货的小铺子,老板要回老家养老,急着转让。位置不算顶好,但胜在安静,门口有棵大梧桐树,夏天能遮阴,后院还有一小块空地,可以摆几张露天桌子。
转让费加半年租金,一次性付了三十万。简单装修(主要是厨房改造和墙面地面翻新),购置桌椅厨具餐具,又花了二十多万。剩下的钱,我存进了银行,只留了五十万作为流动资金。
我给面馆起了个名字,叫晓味面馆。晓,是我的名字,也寓意着新的开始,清晨的味道。
装修期间,我几乎天天泡在店里。盯着工人干活,亲自挑选碗碟,研究菜单。主打就是几种最家常的面:炸酱面、打卤面、西红柿鸡蛋面、油泼面。小菜就做爽口的拍黄瓜、凉拌海带丝、卤豆干。饮品就是酸梅汤和绿豆汤,自己熬。
我反复试验每一种卤子的配方,炸酱用哪几种酱搭配,肉丁切多大,熬多久;西红柿鸡蛋的酸甜比例;油泼面的辣椒面用什么品种,油温几成热泼下去最香……力求做到自己尝了都满意。
张姨知道我要开面馆,特意打电话过来,把她压箱底的几种卤子秘方都告诉了我,还叮嘱了好多细节。这份情谊,让我心里暖暖的。
忙忙碌碌三个月,晓味面馆终于开业了。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花篮成排。只在门口立了个简单的灯箱招牌晓味面馆,旁边小黑板上写着今日供应的面和小菜价格。价格很实惠,最贵的炸酱面18块一碗。
开业第一天,生意冷清。梧桐里虽然有人气,但我的店在巷子深处,知道的人不多。一整天,只卖出去七碗面。三碗西红柿鸡蛋,两碗炸酱,两碗打卤。
我看着空荡荡的店面,心里有点打鼓。是不是位置太偏了是不是味道不行是不是定价高了
晚上打烊后,我把每种面都做了一碗,自己一个人坐在店里,慢慢吃。面条是我自己手擀的,很筋道。卤子的味道,咸淡适中,是我反复调试出来的。为什么没人来
第二天,第三天,依旧没什么起色。每天也就卖个十几碗。我开始有点焦虑。房租、水电、食材成本每天都在消耗。五十万流动资金看着多,但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问题出在哪里
味道我自己觉得没问题。那就只能是位置和宣传。
位置暂时改不了。宣传呢我这种小本经营,没钱打广告。只能靠口碑,靠回头客。
怎么吸引第一批客人
我想到了外卖平台。立刻注册,上架。但新店没销量没评价,淹没在无数店铺里,根本没人看到。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那天中午,店里依旧没什么人。我正在厨房里熬酸梅汤,听见外面有动静。出来一看,来了两个穿着附近中学校服的女孩,背着书包,看样子是午休出来吃饭。
阿姨,你家有什么面啊一个扎马尾的女孩问,好奇地打量着店里简单干净的装修。
有炸酱面、打卤面、西红柿鸡蛋面、油泼面,小菜有拍黄瓜、海带丝、卤豆干。我赶紧介绍,都尝尝今天刚熬好的酸梅汤。
两个女孩看了看菜单,又互相商量了一下。
那……我们要两碗西红柿鸡蛋面吧,加一份拍黄瓜。马尾女孩说。
好嘞,稍等!我精神一振,立刻回厨房忙活。
面条现煮,卤子是早上现炒的。我特意多给她们加了些卤子和鸡蛋。很快,两碗热气腾腾、红黄相间、撒着翠绿葱花的面就端了上去。拍黄瓜也拌得清清爽爽。
两个女孩看着面,眼睛亮了一下。拿起筷子尝了一口。
嗯!好吃!马尾女孩惊喜地看向同伴,比学校门口那家好吃多了!鸡蛋好嫩,西红柿味也浓!
真的诶!面也好劲道!另一个短发女孩也连连点头。
她们吃得很快,很香。最后连汤都喝了不少。拍黄瓜也光盘了。
阿姨,你家面真好吃!多少钱马尾女孩擦擦嘴问。
西红柿鸡蛋面12,拍黄瓜5块,一共29。我说。
女孩付了钱,临走时还笑着说:阿姨,我们明天还来!叫同学一起来!
哎!好!欢迎!我笑着送她们出去。
看着她们雀跃的背影,我忽然觉得,有希望了。
果然,第二天中午,不仅那两个女孩来了,还带了四五个同学。小小的店面一下子热闹起来。我忙得脚不沾地,但心里乐开了花。
第三天,人更多了。有学生,还有附近上班的年轻人,被学生们的热闹吸引过来的。
老板,你这炸酱面绝了!肉酱真香!
油泼面够劲!辣椒油太香了!
酸梅汤是自己熬的吧跟外面勾兑的不一样!
好评开始出现。外卖平台的订单也开始有了,虽然不多,但慢慢在增长。
口碑,真的就是最好的广告。靠着学生们和附近上班族的自发宣传,晓味面馆在梧桐里渐渐有了名气。虽然比不上那些临街的大店,但每天的营业额稳定上升,从亏本到保本,再到开始有了微薄的盈利。
我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去市场挑选最新鲜的食材。回来后和面、擀面、准备各种卤子和小菜。中午和晚上是高峰期,忙得像打仗。收工后还要打扫卫生,准备第二天的东西。累,是真累。腰酸背痛,手上也磨出了薄茧。
但这种累,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亲手挣来的。每一句老板,面真好吃,都像蜜糖一样甜到心里。
生活,终于有了烟火气,有了奔头。
面馆生意稳定后,我回了趟老家。把爸妈接到了城里。没让他们住那套空着的别墅(感觉太招摇),在我租住的小区给他们租了一套干净敞亮的两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