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第1页)
供销社里暖融融的,货架上摆着搪瓷缸、雪花膏,还有几匹颜色单调的布料。
柜台后的售货员正收拾账本,见苏棠进来,抬头问:“要点啥?”
苏棠把筐子放在地上,压低声音:“同志,你们收山参不?”
售货员眼睛一亮,放下账本:“拿来看看。”
苏棠解开厚布,露出那支提前从空间挖出来的山参。
根须密密麻麻缠在一起,主根粗得像小孩的手指,表皮带着淡淡的土黄色。
“这品相一般。”
售货员凑近看了看,“这样,给你算五块钱,再搭两斤白糖,行不?”
五块钱,不算多,但也在预算内。
苏棠心里虽接受了这个价,但面上不显,故作犹豫:“能再加点粮票不?家里孩子等着吃呢。”
售货员想了想,从抽屉里数出三斤粮票:“最多这样了,这价够高了。”
“行。”苏棠爽快应下。
看着手里的钱票和白糖,心里比刚才卖饼子时踏实多了。
苏棠捏着五块钱和粮票,眼睛在货架上扫过。
三斤粮票够家里吃几天,但仅靠这些,还不足以让几个孩子对自己改观。
原主之前勒令不许三个孩子去上学,她得把这件事平了。
苏棠的目光落在文具柜台那摞厚厚的练习本上,指尖不自觉地蜷了蜷。
“同志,这练习本怎么卖?”
她指着最厚的那种,封面印着“好好学习”四个字。
“三分钱一本,要多少?”售货员拿出一本递过来。
“给我来六本,再要六根带橡皮头的铅笔。”
农村的孩子读书晚。
老大霍星临虽然十二岁了,但也才上五年级;老二霍星野二年级,最小的霍星遥六岁,原本应该去读一年级的。
苏棠又转向布料区,货架上的蓝布和灰布最多。
她盯着那两匹布看了片刻,对售货员说:
“同志,蓝布给我扯一丈二,灰布来八尺,再要三尺碎花布。”
她报出尺寸时,心里已经有了数。
一丈二的蓝布够给星临和星野做件厚棉袄,剩下的边角用来补旧衣服;八尺灰布给星遥做身新棉裤,再缝个棉马甲。冬天上学能暖和些。
那三尺碎花布是她给自己留的。
原主的衣服不是灰就是黑,她想着做件贴身的小褂,也算给自己添点生气。
售货员用竹尺量布时,苏棠的目光落在旁边一匹深青色的卡其布上。
那布料厚实,摸着比蓝布细腻,最适合做外罩。
她犹豫了瞬——
脑海中浮现的是霍时高大的身形。
“这青布,给我来六尺。”苏棠默默添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