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以工代赈,变害为利(第2页)
不可能!阅卷之事,全程封闭,参与的都是自己人,绝无外人能窥探分毫。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一滴滴滑落,浸湿了官服的领口。
“怎么?王大人找不到吗?”楚云曦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还是说,王大人觉得,是朕在无中生有?”
“臣……臣不敢!”王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抖如筛糠,“臣……臣这就去找!这就去找!”
他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御书房,身后几名同考官也面如土色,跟着跪了一地,连头都不敢抬。
丞相李纲站在原地,手脚冰凉。他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老脸,此刻再也绷不住了,肌肉微微抽搐着。他知道,今晚的事情,绝不简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御览,而是一场早就设计好的鸿门宴!
他猛地抬头,看向高坐在上的女帝。
楚云曦也在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容,在李纲看来,充满了嘲讽和戏谑。
一个时辰后,王正回来了。
他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捧着一份满是褶皱的卷子,跪在地上,几乎是匍匐着前进。
“陛……陛下……找到了……在……在废弃的草稿中……找到了……”他声音嘶哑,充满了绝望,“是臣等……是臣等有眼无珠,将此等明珠,误认为……鱼目。”
“哦?是吗?”楚云曦没有去看他,而是对王德使了个眼色。
王德上前,将那份“失而复得”的卷子呈了上来。
楚云曦展开卷子,上面用朱笔批的“下下”两个字,刺眼无比。她仿佛没看见,只是将卷子递给旁边的一位内阁大学士。
“念。”
大学士战战兢兢地接过卷子,朗声诵读起来。
文章的开头,平平无奇,但越到后面,越是惊心动魄。从分析历代治水之弊,到提出“以工代赈”的具体方案,再到规划漕运新航道,最后,甚至构想出“变水患为水利”的宏大蓝图。
一环扣一环,逻辑缜密,数据详实,仿佛不是一篇策论,而是一份已经可以立刻执行的国策。
整个御书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篇文章展现出的格局和才华,深深震撼了。
读完之后,大学士的手都在抖。他看向李纲,又看向地上跪着的王正,眼神里充满了鄙夷和愤怒。
将这样的经世之文,评为“下下”,还扔进废纸堆?
这不是有眼无珠,这是丧心病狂!是嫉贤妒能!是祸国殃民!
楚云曦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爱卿,觉得此文如何?”
无人敢言。
“与方才那篇状元之选相比,又如何?”
这一下,更是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李纲和王正的脸上。
林玉轩那篇通篇阿谀奉承的酸文,跟眼前这份气魄雄浑的国策相比,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不,连萤火都算不上,顶多算个屁。
“来人,”楚云曦的声音冷了下来,“传林玉轩,韩世麟,上殿。”
半个时辰后,两个年轻人被带到了御书房。
林玉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是陛下要提前恩赏,脸上满是得意。而韩世麟,则是一脸的茫然和惶恐。
“林玉轩,”楚云曦看着他,“你那篇《君臣之道》,写得很好。你且说说,你对‘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