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页)
1
1969,我来了
刺眼的白光,伴随着一阵尖锐的警报声,是陆爱国在23世纪实验室里最后的记忆。
作为星尘时代材料科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他正在研究一种理论上可以无限次循环利用的超级合金。
然而,一次意外的能量场暴走,将他的实验室连同他本人,撕开了一个时空的裂缝。
再次睁开眼,刺鼻的煤烟味和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钻入鼻腔。
眼前不是全息投影和精密仪器林立的实验室,而是一间低矮、昏暗的土坯房。
墙上贴着几张泛黄的报纸,上面的标题让陆爱国的大脑宕机了三秒。
热烈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9年9月15日。
陆爱国,一个习惯了在量子世界里遨游的灵魂,被硬生生地抛回了这个他只在历史书上读到过的、激情燃烧又物资匮乏的年代。
他环顾四周,简陋的木床,一张破旧的桌子,桌上放着一个粗瓷碗和半个黑得发硬的窝头。
这就是他的新身体和新家。
原主也叫陆爱国,是个刚高中毕业、响应号召下乡的知青,因为营养不良加上水土不服,已经病了半个多月,最终在这次时空穿越中,为他这个不速之客腾出了位置。
爱国,爱国这名字,倒是挺应景的。
陆爱国自嘲地笑了笑,随即眼神变得坚定。
抱怨没有用,既然来了,就要活下去,并且要活出个人样来,更要为这个他既熟悉又陌生的祖国,做点什么。
他很快发现,这个时代最缺的不是别的,是技术,是科学。
村里人种地全靠天吃饭,收成极低;
喝水要到村口的大井里去挑,浑浊不堪;
甚至连点灯用的煤油,都是按户口本严格配给的。
陆爱国摇了摇头,这怎么行
他一个材料科学家,虽然不精通农业和水利,但基础的化学和物理知识还是信手拈来的。
第二天,他拖着还有些虚弱的身体,在村里转了一圈。
村东头的小河,因为上游建了个小造纸厂,水又黑又臭,村里人还照喝。
陆爱国眉头一皱,问题不大。
他找来几个活性炭(其实就是烧焦的木头疙瘩),用纱布包起来,做了一个简易的过滤装置,放在水桶里。
再往水里撒一些明矾,不一会儿,水里的杂质就沉淀下去,虽然谈不上纯净,但至少清澈了许多,喝着也没那么难受了。
这个举动,让村里人对这个病秧子知青刮目相看。
接着,他又看上了村里那片产量低得可怜的盐碱地。
他带着几个知青,用21世纪的知识,测量土壤的酸碱度,然后指导他们用石膏进行改良。
他还用最简单的化学方法,从卤水里熬出了比以前更白、更纯的盐。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里人的生活。
村民们看陆爱国的眼神,从最初的同情和疏远,变成了敬佩和信赖。
陆同志,你真是我们村的‘活神仙’啊!
村支书拍着他的肩膀,胡子都笑开了花。
陆爱国只是淡淡地一笑:支书,这不是神仙,这是科学。科学,才是我们战胜贫困的法宝。
他的话,在村里传开了。但他知道,这远远不够。
一个村子,一个县,甚至一个省,改变不了整个国家的面貌。
他看到了这个时代更深层次的落后——工业的羸弱,国防的薄弱。
那些在历史书上读到的落后就要挨打的字眼,此刻变得无比沉重。
他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