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1998之乡村风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初步计划(第1页)

李慕白第二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不是摸玉佩,而是翻箱倒柜找书。

他记得祖宅东厢那个暗格里除了纸条,还有几本落灰的册子。昨天光顾着看灵田,没细翻。这会儿扒拉出来,一本《蔬菜栽培入门》,一本《节气与农事》,封面黄得像被烟熏过十年,翻开一页,纸脆得像能掐出火星。

“正好。”他拍了拍书皮,灰尘腾起一小片,呛得他连打三个喷嚏,“知识这东西,不怕旧,就怕没人要。”

中午刚过,他就扛了张瘸腿小木桌,外加一条麻绳绑牢的长板凳,搬到村口老槐树下。树皮皴得像村长的脸,他拿铁钉在上面敲了个歪斜的钩子,挂上手写纸牌:“免费领书,学种好菜”。

字是他用烧黑的木炭写的,歪歪扭扭,但够大,十米外都能瞅见。他往板凳上一坐,书摊开,像菜市场开张前摆好第一筐萝卜。

头一个路过的是张老汉,挑着空粪桶,瞅见牌子先是一愣,走近了眯眼读:“免……费?送书?”

“对。”李慕白笑得诚恳,“我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看不懂,您拿去当个参考,要是能用上,算它没白活。”

张老汉半信半疑:“这书讲啥?”

“讲怎么让黄瓜早点出,小油菜长得壮。”他顺手翻开一页,指着配图,“您看,这叫地膜覆盖,盖上它,地温能提三度,苗儿蹿得比娃放了学还快。”

张老汉“嗤”了一声:“地温?咱这地还分温度?我种了四十年地,靠的是手摸土,鼻闻味,啥时侯轮到书教我了?”

“您说得对。”李慕白不恼,反而把书往他手里塞,“那您拿回去当个笑话看,要是哪天发现书比您手还准,咱再聊。”

张老汉一愣,接过书,嘀咕着走了:“这小子,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可书没还。

接下来半个钟头,陆续来了几个妇女,都是常去镇上卖菜的。李慕白不主动拉人,但有人驻足,他就笑着介绍两句,专挑“早上市”“多卖钱”讲。

“三月播种,盖膜保温,四月初就能出菜。”他掰着手指数,“比别人早十天,菜价高两毛,一筐多挣三块,够买包盐加半斤肉。”

王婶路过时正听见这句,脚步一顿:“你这算法倒实在。”

“种地是吃饭的活,当然得算细账。”他递上那本《节气与农事》,“您拿去看,哪天发现哪天对,哪天不对也别骂我,就当听了个新鲜话。”

王婶接过书,没翻,直接塞进围裙兜里,只说了句:“你小子,现在话比以前顺溜了。”

他嘿嘿一笑:“以前懒,现在想动。”

人群里有个半大孩子,蹲在板凳边啃甘蔗,边笑:“书呆子种田,怕是连锄头都抡不圆。”

李慕白也不恼,反问:“你爹上个月卖青菜,是不是比老刘家晚了五天?”

小孩一愣:“是啊,咋了?”

“晚五天,价跌三成。”他竖起三根手指,“你家那亩菜,少挣快四十块。四十块,够你买两本漫画,外加十根冰棍。”

小孩不啃了,盯着他。

“书不一定让你变专家,但能让你少走弯路。”他拍拍小孩肩膀,“你要是不信,回去问你爹,上个月要是早五天卖,能不能多买双球鞋。”

小孩愣了两秒,转身就跑。

李慕白望着他背影,嘴角一翘。

太阳偏西,人渐渐多了起来。他讲得口干舌燥,水没喝一口,就怕一走神,有人把书拿走又放下。好在,二十来本书,发出去十三本,剩下几本被翻得页角卷起,也没人还。

他正低头整理,忽然感觉后颈一凉。

抬头,李德海站在晒谷场边上,离这儿五十米,不动,也不走。手里没烟,脚边一截麻绳断了,半截还缠在鞋帮上,像是硬生生扯断的。

两人视线撞上,李慕白没躲,反而扬了扬手里剩下的书,笑着喊:“堂叔,要不要也来一本?包教包会,不会退钱——虽然我也没收钱。”

李德海没应,盯着他看了三秒,转身进了自家院子,门“砰”地关上,震得檐下一只麻雀扑棱飞走。

李慕白收回目光,低头继续收拾。他把没发出去的书塞进布包,顺手摸了摸胸口,玉佩贴着皮肤,温温的,不烫,也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