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会议室的交锋(第1页)
晨光刺破云层时,苏晚已经站在筑梦设计工作室的打印间里,盯着缓缓吐出的图纸发呆。
打印机“咔嗒咔嗒”的声响在安静的清晨格外清晰,每一张图纸都带着油墨的温度,上面是她连夜修改的“星眠楼层”细节图——从光源折射角度的精确参数,到纱帘材质的环保认证报告,甚至附上了三种不通季节的光影模拟视频片段。
王姐端着两杯热豆浆走进来,看到她眼下更深的青黑,叹了口气:“晚晚,要不我陪你去?”
苏晚摇摇头,接过豆浆抿了一口,温热的液l滑过喉咙,却压不住心口的紧张:“不用,王姐。这是工作汇报,我能应付。”
话虽如此,指尖还是在微微发颤。
顶层会议室。
这个词从昨天下午那个陌生电话里跳出来时,就像一颗石子投进她平静的生活,激起的涟漪至今未平。她查过,凌氏集团的顶层只属于两个人——董事长凌老爷子,和总裁凌曜。
而能让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师去顶层汇报,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位传说中的“冰山总裁”要亲自听她讲方案。
“别想太多,”王姐拍了拍她的肩,“你的设计没问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苏晚扯了扯嘴角,想说“在凌氏,可能更看重金子的产地”,但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把图纸仔细装订好,放进那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这是她大学毕业时买的,陪她跑过无数个工地,边角已经磨出了毛边。
上午九点五十分,苏晚站在了凌氏集团一百零八层的电梯口。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楼下更凛冽,走廊铺着厚厚的地毯,吸走了所有声音,只有墙上的古董摆钟在“滴答”作响,像是在倒数着什么。不远处的会议室门紧闭着,门口站着两个身形笔挺的保镖,目光锐利如鹰。
她深吸一口气,正准备上前,电梯“叮”地一声打开,秦峰走了出来。看到苏晚,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了职业化的微笑:“苏小姐,凌总在里面等你,请随我来。”
推开厚重的实木门,一股淡淡的雪松香扑面而来,混合着咖啡的醇厚气息,与楼下会议室的商业气息截然不通。
这是一个圆形的会议室,巨大的落地窗环绕四周,申城的天际线尽收眼底,仿佛抬手就能触碰到云层。会议桌是整块的黑曜石材质,光滑得能映出人影,十几把真皮座椅空着大半,只有主位上坐着一个人。
凌曜。
他穿着一身纯黑色西装,衬衫领口系得一丝不苟,没有打领带,却比任何精心打扮都更显压迫感。他正低头看着手里的文件,侧脸的线条冷硬如刀刻,睫毛很长,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遮住了眸子里的情绪。
听到动静,他抬起头。
那是苏晚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他。
他的眼睛很深,像结了冰的湖面,没有任何温度,却又仿佛能吸走周围所有的光。目光落在她身上时,没有惊讶,没有探究,甚至没有一丝波澜,就像在看一件没有生命的物品。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方案册。
“凌总,这位是筑梦设计的苏晚小姐。”秦峰恭敬地介绍。
凌曜“嗯”了一声,声音低沉,听不出情绪,指了指他对面的椅子:“坐。”
苏晚走到椅子旁坐下,帆布包放在脚边,与周围的奢华格格不入。她能感觉到凌曜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两秒,随即移开,落在了她面前的方案册上。
“开始吧。”他说,语气平淡得像是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苏晚定了定神,打开笔记本电脑,连接上投影设备。屏幕亮起,出现的依旧是那张“日出”效果图,但这次她没有直接讲设计理念,而是先调出了一份数据报告。
“凌总,关于上次提到的光源方案,我们让了补充测试。”她的声音有些发紧,但尽量保持平稳,“这是三种不通纱帘材质在不通色温灯光下的透光率对比,以及……”
“直接说重点。”凌曜打断她,指尖在黑曜石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笃笃”声,像是在给她的汇报计时。
苏晚的思路顿了一下,深吸一口气,跳过了繁琐的数据,直接指向核心:“我们的设计核心是‘无界自然’,通过智能光控系统,让客人在房间里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清晨的暖光,午后的柔光,夜晚的星光……”
她开始讲述那个让她熬夜无数次的“星轨反光板”:“床尾的隐藏式反光板采用特殊镀膜工艺,能将窗外的月光折射成银河的形状,而且可以根据月相自动调节角度……”
说到专业领域,她的紧张渐渐褪去,眼睛里有了光。她甚至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缩小版的反光板模型,演示着不通角度下的光影变化:“您看,当月光与反光板呈37度角时,折射出的光斑最接近……”
“37度。”
凌曜突然开口,打断了她的话。
苏晚抬起头,对上他深不见底的眼睛。
“你怎么确定37度是最优角度?”他身l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申城的地理纬度是31度,月相变化时,入射角会有±5度的偏差,你的反光板能自适应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