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指点朱标(第1页)
胡惟庸案。
这四个字如通一座无形的泰山,轰然压在朱标的肩上。
他的指尖触碰到宗卷的边缘,那微凉的触感竟让他感觉有千钧之重。
他的脸色在瞬间又苍白了几分,刚刚平复下去的气息,陡然乱了一拍。
他当然知道这桩案子意味着什么。
那不是一桩普通的官司,那是大明朝堂建立以来最血腥的一次政治清洗。
四年前,父皇以“谋反”之名,诛左丞相胡惟庸,屠其三族。
而后,余波不断,数年间牵连致死者数以万计,朝堂为之一空。
多少开国功勋,多少世家大族,都在这场风暴中化为齑粉。
父皇此刻将这桩早已盖棺定论的“铁案”重新翻出,绝不是为了什么沉冤昭雪。
这是在磨刀。
磨的是他这把太子之刀,而刀锋将要对准的,是那些在胡案中幸存下来,却依旧在暗中盘根错节的淮西勋贵集团的残余势力。
这更是一次考验,一次浸透着血与火的试炼。
父皇在用最残酷的方式,逼他褪去“仁厚”的外衣,学会如何像一个帝王般冷酷无情。
朱元璋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盯着儿子脸上的每一丝细微变化。
他看到了朱标的震惊,看到了他的挣扎,也看到了他最终归于平静的顺从。
“儿臣……遵旨。”朱标收敛心神,双手捧过宗卷,声音里听不出一丝波澜,仿佛接过的只是一份寻常的公文。
“好。”朱元璋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咱给你一道特权,审案期间,你可以调阅中书省、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的所有相关卷宗,锦衣卫也听你调遣。
咱只要一个结果,一个能让朝堂上下,再也无人敢非议的结果。”
“儿臣,明白。”
朱标深深一拜,抱着那卷沉重的宗卷,转身退出了大殿。
他的背影挺得笔直,一步一步,走得极为沉稳。
但在朱元璋看不见的地方,他藏在袖中的另一只手,五只手指却早已紧紧握成了拳。
望着儿子消失在殿门外的身影,朱元璋缓缓靠回椅背,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寒光。
标儿,别怪父皇心狠。
这天下,是用刀砍出来的,不是用书读出来的。
你那个五弟能用邪门的法子给你续命,却续不了大明的江山。
咱要看看,他那套本事,在这真正的朝堂绞肉机面前,还管不管用。
……
东宫,文华殿。
朱标刚一踏入殿门,那副强撑起来的镇定便如冰雪般消融了。
他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幸好被眼疾手快的内侍扶住。
他挥退左右,独自走到书案前,将那卷宗重重地放在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剧烈的咳嗽声再也无法抑制,他俯下身,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