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第2页)
他现在觉得,别说监国了,陛下要是明天就禅位给皇长孙,他都觉得理所应当!
朱标反应最快,他已经顾不上震惊,一个箭步冲到旁边的桌案前,抓起笔,一边听,一边飞快地在纸上记录。
他一边写,一边补充,将朱宸的“神谕”翻译成可以执行的政令。
“父皇,儿臣明白了!”
朱标的脸上泛着兴奋的红光。
“宸儿的意思是,我们不直接以粮换盐,而是引入‘银’作为中间媒介!”
“商人们将粮食运至九边,由朝廷验收入库,按当地市价折算成银两,记入商人的户头。”
“商人们再用这笔银子,向朝廷购买盐引。盐引的价格,由我们户部来定!”
“如此一来,主动权就全在我们手里!我们既得了粮食,又赚了银子,还盘活了盐政!”
朱标越说越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
他看着纸上刚刚记录下来的条条框框,只觉得一个崭新世界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
朱元璋看着这一幕,眼眶竟有些湿润。
一个是他最寄予厚望的儿子,一个是他视若珍宝的孙子。
此刻,一个出谋划策,一个奋笔疾书,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配合得天衣无缝。
他此生,夫复何求?
“好!”
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
“就这么办!”
他指着茹太素和沈溍:“你们两个,马上滚去内阁,跟李善长他们一起,把监国殿下的这个‘开中法’,给咱写成最详细的条陈!”
“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错!”
“三天之内,咱要看到一份能直接发往全国的完美政令!”
“要是办砸了,你们俩,就跟那个刘观作伴去吧!”
“遵旨!臣等遵旨!”
茹太素和沈溍如蒙大赦,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脚步轻快得像是年轻了二十岁。
消息,比风传得还快。
皇帝抱孙临朝,立不满周岁的婴儿为监国。
御史死谏,被当朝廷杖,生死不知。
监国殿下“神谕”,道出“开中法”,解三百万两亏空之危。
这一件件,一桩桩,随便拿出来一个,都足以让整个应天府的茶馆说书先生讲上三天三夜。
此刻,应天府最大的一家酒楼“得月楼”的雅间里,一群穿着绫罗绸缎的商人,正围坐一桌,气氛凝重。
这些人,都是大明朝最顶尖的商人,有来自山西的票号东家,也有来自徽州的盐商巨贾。
一个身材矮胖,手指上戴着个硕大翡翠扳指的商人,将一杯酒狠狠地掼在桌上。
“荒唐!简直是荒唐!”
“让咱们把粮食辛辛苦苦运到边关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去?那得死多少人?亏多少运费?”
“就为了换几张破纸?谁知道那玩意儿明天还算不算数?”
“我看那朱皇帝,是想钱想疯了,变着法儿地坑咱们的钱!”
他这话,立刻引来不少人的附和。
“是啊,朝廷的信誉,可不怎么样。当年的宝钞,现在都快成废纸了。”
“跟官家打交道,向来是与虎谋皮,小心连骨头都给吞了。”
然而,坐在主位的一个中年人,却始终一言不发,只是慢悠悠地转着手里的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