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局曝光,我靠国家速通历史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09章(第1页)

1781年7月5日凌晨,静谧的紫禁城灯火通明。

由于城外大军压境,在乾隆的命令下,内城高官来到养心殿商讨退敌之策。

大殿之上,披头散发,手握长刀的乾隆状若恶鬼。

“赵贼大逆不道,罪恶滔天,诸位爱卿可愿与朕出城迎敌?”

在他心中,自己依旧是英明神武的天子。

能够一战屠尽十万准噶尔人,也能一战消灭汉国赵逆,重塑大清江山。

养心殿内,满朝穿着红紫官袍的重臣互相对视一眼,低着头默默无语。

心中忍不住吐槽。

陛下又失心疯了。

汉王由安省出击,两天内先后灭掉驻扎在鲁省,冀省,津城的数十万大军。

如今更是攻占西山大营,发起最后的总攻。

行军速度之快,杀敌破城效率之高,京城方面甚至没有反应过来。

得到消息的同时,汉军已经出现在京城附近。

从第一次围剿开始,消亡在汉军手中的清兵何止百万。

精锐消失殆尽,驻扎在京城附近的三十万大军又能翻起什么风浪?

御驾亲征?

自投罗网还差不多。

碍于乾隆多年威信,满朝文武不敢说出心中的吐槽,低下头半天不敢言语。

“怎么?平常口中喊着忠君爱主,如今贼军在侧,就一个个默不作声?你们的忠臣呢?为主赴死呢?”

面对沉默不语的臣子、奴才,乾隆捧着长刀,阴恻恻的说道。

算狗奴才运气好。

放在十几年前、二十年前,如朕还能提得动刀,必将亲手砍杀一批官员。

疾风知劲草,世乱识忠臣。

大一统王朝,历经一百五十年统治,不管成色如何,肯定会有忠臣。

面对暴怒的乾隆,刘墉再次站了出来。

“陛下,赵贼势大,为今之计唯有北狩一条路。”

他还是认为应该逃跑,趁着汉军没有攻城之前,提前安排皇室北上。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陛下在,皇室在,大清就在,大清的精神支柱就在。

直面汉军锋芒,带着残存精锐拼死一战,莽夫而已。

三天前,面对同样的提议,以勒保为首的武将们断然拒绝。

认为刘墉一介汉人,对大清不忠,身在曹营心在汉。

诱骗皇室北上,在某处地点设下埋伏,好将皇室一网打尽。

旗人与汉人的矛盾,成亲王与嘉亲王的派系之争,北狩计划就此搁浅。

如今敌人就在眼前,即将发起最后的攻击。

勒保的态度为之一变。

“主子,奴才认可刘大人的提议,请陛下北狩。”

勒保跪在地板上,诚恳的说道,明显比刘墉更希望乾隆逃跑。

他是武将,不是刘墉一般的文官。

开战后必须领军作战,刀剑无眼,受伤了怎么办,阵亡了怎么办?

不如以保护皇室的名义,护送陛下北上。

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才有机会。

至于战前起义?

勒保确实考虑过,经过一系列盘算,最终放弃投诚的想法。

不知道什么原因,汉国与大家族、旗人有仇。

投降的大家族首先充公家产,把家族一百多年谋划的土地、财富分给穷鬼。

失去财产还不算,第二步更加恐怖:在全城百姓面前公开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