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1页)
唐晚晴把单车踩出了风火轮的感觉。
似要将心里的郁闷全部发泄在单车的链条转速上。
实际才十九岁的年纪,脑子却凭空多了后续四十年的种种不顺和辛酸,唐晚晴每天都憋闷得想要爆炸开来。
好在脑子里四十年吃苦耐劳的经验告诉她——遇到困难,逃避是最不可取的应对方式。
她不想认输!
凭空多了四十年的记忆和阅历,她绝对不会被这些龌龊手段击倒。
一口气把车骑到了县城南边,唐晚晴的心绪这才收拢起来,脑子也彻底恢复了冷静。
对于收菜这件事,她早就做过失败的预案,她早就想好了第二套计划。
在唐晚晴的计划里,如果收菜赚钱的业务受挫,她会暂时放弃攒钱的打算,去当临时工。
而且这个临时工岗位事少还清闲,待遇比一般的临时工还要好些。
这个临时工的岗位环境和工资,足够她安安静静的复习去考大学。
这种计划对于别人来说那是痴人说梦,但对于拥有另一份记忆的唐晚晴来说却很有成功的可能。
她盯上的是棉纺厂工会的临时工名额。
这个消息,是她上辈子在两年后听人说的。
棉纺厂在去年拿到了一份出口订单,但需要改革生产线,可生产线技改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问题。
生产线改造需要一种进口零件,但这对于一个八十年代初期的县城厂家来说不太现实。
于是乎县里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最后得出了用另一种工艺架构来进行替代的方案。
如果唐晚晴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方案从年初开始又陷入了困境——他们找不出一个能焊出方案上那种苛刻要求的焊工师傅。
从二月份开始,为了刺激研发小组解决困境,棉纺厂工会甚至私下许诺出来了两个清闲的工会临时工的岗位。
唐晚晴刚好知道,在县城南边某个不起眼的小区里,住着一个退休老大爷。
要不是人家老大爷去世后的追悼会在县城引起了轰动,没人会猜到这位大爷居然也是位焊工——会焊卫星的那种!
唐晚晴停下单车,看向眼前的朴素宅院,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只是此刻的她万万想不到,自己存在院子里的几大筐蔬菜已经消失了一半。
而她原本干干净净的房间里,一些零散的菜叶子从她的大衣柜门口一路均匀的散落到了大箱子前。
俞汉卿很忙。
因为他发现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发财大路。
隔壁丫头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这么多蔬菜,触动了俞汉卿记忆中的关键字眼。
他猛然间想起港岛阿婆说过的港岛蔬菜价格。
品相一般的白菜港区售价居然高达1-2港元每斤,而江县水灵灵刚挖出来的大白菜才4到5分钱一斤。
而那位港岛阿婆说过,她每年都会给北边的亲戚寄钱过去。
黄牛给的中间价是42港币换rb1块钱。
换言之,他如果从江县买一斤白菜到港岛再卖出,最低也能把5分钱变成七毛五左右。
这可是近乎十五倍的利差!
幸亏小教堂唯一的工作人员——可怜的安德烈神父去住院了,所以当俞汉卿挑着两筐蔬菜摸出小教堂的时候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只有身后十字架上的酥哥在幽幽的看着他的背影。
港岛自从建埠以来,民间肉食蔬菜绝大部分都靠从粤省引进。
在八十年代,虽然粤省已经尽可能的把自己最好的蔬菜拿去供应港岛,但由于运输条件和时间的因素,很少有港岛居民能买到太过新鲜的菜蔬,除了那些权贵和富商。
新界只有少数几家做大酒楼生意的菜档才舍得用冰或者冰箱来存菜,以保证菜蔬看上去更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