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页)
【脑子挂失处……。】
1982年。
春日夕阳破开白棉花般的云际,洒落在三月粼粼的春水上,将天地间的起伏叠翠和光彩明暗定格在一瞬间,宛如一幅震撼人心的高分辨率黄昏油画。
春晓万物,江山如画。
画面中唯一在挪动的是一列长长的老式列车,在昏黄的色彩里正蜿蜒向南方开去。
列车刚刚刷过新油漆的车厢看上去绿意盎然。
只不过当铁皮车厢里残留的油漆味道和闷罐车里汗臭味混杂在一起,那滋味别提有多么酸爽。
没抢到座位的旅客们晕晕沉沉中东倒西歪,清醒之际会时不时的向睡在座位下方地板上和车厢两侧行李架上的人们投去羡慕的眼神。
某节车厢里,沉闷的气氛被一段关于最近政策的辩论而搅散。
爱看热闹的天性,让不少人都打起了精神关注了过去。
辩论的双方很显然是在火车上萍水相逢,其中一方是个穿着不太合身西装的男人,那西装轻飘飘的套在身上有些别扭,也有些惹眼。
【八十年代的老西装来了】
这人在刚才的辩论中吃了点亏,脸色微红,明显是有些下不来台。
而辩论的另一方是个穿着崭新中山装的中年人。
中年人随身还带着一个油光水滑的公文包,让人看着就下意识的觉着这人八成是个坐办公室的干部。
“随便说说,随便说说,我刚才说的也是平时在单位里听来的和看到的文件,”中年人很会做人,在自己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并没有穷追猛打,而是和煦的给了对方一个台阶,他笑了笑摊开手,“你是做了好几年生意的,说不定了解的情况比我更直接。”
见到做生意的脸色开始好转,不少想看大热闹的围观群众都暗自惋惜了一回。
中年干部显然很关心改革后做生意这批人的真实情况,随后又和这人聊起了在市场管理、批发途径、资金运转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的话题。
生意人也不藏着掖着,口若悬河中还带着一丝微微的得意。
让周边听着的旅客们心里是又酸涩又羡慕。
“所以说啊,这大方针是不太可能会变的,大家对改革都要有信心。想做买卖的,都可以开始考虑了。”
中年干部笑着对周围听众们总结式的说了一句,这才慢悠悠的拿着保温杯去了车厢一头的开水处。
距离这几个人不远的一处卡座里,一位穿着朴素的大妈正一脸愁容的听着对面好心人的开解。
“这种病啊估计还是跟这里有关!”
好心人是个来自京城的中年妇女,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对大妈身边极度嗜睡的年轻女孩露出了惋惜的神色。
“我在京里就听过这种病,一天能睡二十个小时。”
“你家闺女挺周正的,可惜了,这么好的年纪。”
大妈听着眼泪都流出来了。
“可不是么,去年对象都谈到位了,就因为这个病给耽搁了。”
“也不知道南方的大医院看这个病中不中?”
女人们对大老爷们谈论的国家大事不感兴趣,都看着落泪的大妈长吁短叹。
儿女都是父母的债,养这么大结果出了这种事,搁谁家里都闹心。
一脸不耐烦的列车员走进了车厢。
“谁的包?!”
“横着放!掉下来怎么办?”
“谁让你在窗户边上挂东西的!?”
列车员几乎粗鲁的将探出行李架的包都给塞了回去,也不管里头的东西会不会变形。
“谁的包谁自己重新弄一下,不出声我可给你扔了!”
列车员骂骂咧咧的一路走过去,换来了旅客们一路白眼。
等到列车员离开,一个操着南方口音、斯斯文文的年轻人急忙站了起来。
他对着懒洋洋迟迟不肯起身的旅客们摆摆手。
“车厢太挤,我来帮大家整理下行李就好。”
“要不然大家都挤来挤去,站着的同志们又该抱怨了。”
热心肠的斯文青年立即接收到了大家的赞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