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第1页)
“他把持朝堂又如何?”
穆海棠语气带着几分不屑,“那些酸腐的文人根本无需放在眼里——刀架到脖子上,谁不肯听话,砍两个,就都老实了。”
太子听后若有所思,随即开口道:“那你的意思是?”
殿下恕海棠直言:“天家为何忌惮武将,还不是因为武将手里有兵权,文臣再弄权,也翻不了天。”
“所以,您该如您今日这般,借着这股东风,把天下将士的心都笼络住。”
“太子,要笼络将士的心,您今日屈尊前来已是好开头,可这些说到底,终究还是表面功夫,难抵实实在在的好处。”
“您看,徐老夫人若没出事,独自一人抚养孙子艰难度日,她们祖孙俩,定然不是东辰国万千将士家眷里的个例。”
“我曾听闻,咱们东辰将士若战死沙场,朝廷该给的抚恤是,五十两银子、二十匹绢。”
“可这抚恤银真到了她们手里,往往就只剩十两银子了。”
“家里的男人战死,留下这些孤儿寡母,凭区区十两银子,要如何熬过往后的日子?那些没了父亲的将士子女,又靠什么活下去?”
“您与其给边关将士涨俸禄,不如给他们吃颗真正的定心丸。”
“以您的名义牵头,让众位战死的将士遗孀生计得妥帖安置。”
“朝廷给这些失去依靠的遗孀们,每月都能去各州府的衙署领一份赡养银——不用多,够她们买米买面、应付日常用度便好。”
这样一来,将士们在九泉之下也能安心,活着的人也知道,朝廷没有忘了他们,会替他们照顾好家人。”
穆海棠说完,目光落在太子脸上。
太子抬了抬眼,指尖仍轻抵茶盏,无声示意她接着往下说。
“您可以以您自己的名义,在各州府设建书院——只要拿着将士的相关凭证,这些普通兵士的孩子,便能来书院读书,将来也能凭本事参加科举。”
“当然,我们也会因材施教:若是孩子不是读书的料,便转去习武;可要是习武也不成器,半年之内考核仍不合格,那便只能让他们离开了。”
太子指尖在茶盏沿轻轻摩挲着,缓缓抬眼看向穆海棠,“你这法子也不是不可行,让兵士子女有书读、有出路——的确是个好主意”
“只是各州府建书院需耗银耗力,还得先拟个章程,选几个稳妥的州府先试办,待理顺了再逐步推行。
“你这主意,孤记下了,回头便让属官去细算。”
“太子,您千万别觉得麻烦!”
“新事推行哪有一帆风顺的?刚开始定然会遇上这样那样的麻烦,咱们沉下心来,一桩桩、一件件地解决便是。”
“只要这事儿能顺利推行,到时候军民一心,咱们往后要做的事,便没有不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