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说好只宫斗,世子爷怎么求着我负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6章(第1页)

先道歉,追更的亲们,可能要重新读一下前一章,我下午去办离职交接,回来的晚了,看见了大家的留言,和私信,很多读者觉得女主杀人冲动了,我接受大家给出的意见,所以改了一下上一章节哈。

你们能喜欢看我的书,我很荣幸,所以你们的意见或者留言我都会看,我们双向奔赴哈。

正文:

丞相府书房内,沉香袅袅。

顾丞相指尖捏着紫泥茶壶,缓缓往苏尚书面前的白瓷杯里注茶,热气裹着茶香腾起,模糊了案上摊开的文书:“苏兄,这江北漕运的折子,你昨儿该看过了吧?入夏以来运河水位降了两尺,粮船过徐州段时总得靠纤夫拉纤,比往年慢了近十日——眼下京畿粮仓只剩月余存粮,这漕粮若再迟,怕是要误了秋粮入仓的日子。”

苏尚书端起茶盏却没喝,目光锁在文书上“漕运损耗”那栏数字,眉头拧得发紧。

“顾相有所不知,哪是单缺水的事?我派去查漕运的主事回禀,徐州、宿州那几处漕运码头,官差跟漕帮勾着,每船粮米都要扣下三成‘损耗’,说是防霉变,实则大半进了私囊。前几日还有粮商递信,说漕帮索要的‘过闸费’比去年涨了一倍,不然就故意拖延船期——我掌着户部,管着国库用度,这漕运堵一日,上京的粮价就可能涨一分,实在棘手。”

顾丞相放下茶壶,轻声道:“漕帮背靠地方豪强,官差又多是世袭的旧人,动起来是难。但京畿粮荒不是小事,绝不能纵容。”

“依我之见,此事却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不如让雍王调千余兵卒随户部的人去码头驻着,明着是协助护粮,实则震慑官差漕帮。”

“再下一道令,凡扣粮、索贿者,抓到便就地革职问罪,先拿宿州码头的管事开刀,杀一儆百。至于漕运延误的亏空,你我联名上折,请陛下暂从江南粮仓调粮补京畿,待漕运理顺了再补回去——这样既解了燃眉,又能慢慢清剿积弊。”

“这事儿若能办得圆满,不仅能解了京畿粮慌,还能让陛下看看——朝中能办事的,可不止太子一人。”

顾丞相指尖轻轻敲着案沿,眼底闪过一丝深意,“三皇子这些年在工部管河工,做事踏实,只是缺个在陛下跟前露脸的机会。”

“这次漕运整顿,让他以‘协理漕务’的名义跟着去,事成之后,功劳簿上记他一笔,陛下自然知道,他这个三儿子也是个能扛事、干实事的。”

苏尚书当即点头,端着茶盏的手都带了几分赞同:“相爷这步棋走得实在高!既解了漕运的急,又给三皇子铺了路,一举两得,下官佩服!”

顾丞相听他这话,先是微一怔,随即低低笑出声来,那笑声里带着几分了然的通透:“呵呵呵,苏兄过誉了。都是为了朝堂安稳、为了陛下分忧,能让真正做事的人被看见,也是应当的。”

两人正谈得投机,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书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小厮急匆匆的进了书房。

顾丞相脸色骤沉,猛地一拍桌案,:“放肆!谁让你不经通传就闯进来的?丞相府的规矩都被你忘到脑后了?”

小厮吓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喘着粗气急声道:“相、相爷恕罪!是、是尚书府的人急急忙忙找上门,说、说苏少爷在外面被人打了,伤得极重......方才来报信的人哭着说的。

“说是让尚书大人即刻回府,有要事等着您定夺。”

这话一出,书房里瞬间静了下来。苏尚书手里的茶盏“哐当”一声落在案上,茶水洒了满袖也浑然不觉,他猛地站起身,脸上的从容早已被惊惶取代,声音都发了颤:“你、你说什么?光耀被人打了?伤的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