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第1页)
舞台之上,
陈墨没有理会他,只是静静地走到画案前。
他拿起笔,却没有立刻蘸墨。
他只是用手指,轻轻地,在宣纸上,比划着什么。
那动作,行云流水,带着一种奇异的韵律感。
然后,他抬起眼,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瘦金体,创于北宋徽宗赵佶。”
“其字,瘦劲、挺拔,如屈铁断金,侧锋如兰竹,连笔似飞而收,运笔迅疾,颇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
“其形,如鹤腿修长,瘦而有力。”
“其意,如金石镌刻,尊贵华美。”
“其魂,是帝王之气。”
他每说一句,赵文渊的脸色,便难看一分。
因为陈墨说的,
比他这个“钻研者”,理解得还要透彻,还要深刻!
“你你”
“赵先生的字,有其形,却失其意。”
陈墨摇了摇头。
“你只学到了它的‘瘦’与‘硬’,却没有学到它的‘劲’与‘美’。”
“更不懂,那藏于笔锋之下的,帝王孤高。”
“你的字,是匠人之字,是模仿之字。”
“而徽宗的字,是天才之字,是开创之字。”
“今日,我便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瘦金体。”
话音落下。
陈墨蘸墨,落笔。
他写的,是同一首诗。
“铁画银钩藏雅韵,非经磨砺不成金。东施纵然能效颦,难摹风骨与精神。”
同样的二十八个字。
从他笔下流出,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气象!
如果说,赵文渊的字,是一柄出鞘的利剑,
锋芒毕露,咄咄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