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2页)
他会得到一张用特殊纸张,印着“定远印记”,并且有着复杂加密编号的汇票。
他只需要揣着这张轻飘飘的纸,就可以南下扬州,在扬州的定远钱庄分号里,凭票取出等额的现钱。
这个业务一经推出,整个长安的商圈,都为之震动。
这意味着,帝国的商业血脉,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的打通了。
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大市场,呼之欲出。
定远钱庄,就像一个巨大的心脏,开始将整个大唐的财富,都汇集于此,再通过一条条商路,输送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然而,秦源的举动,也触动了另一群人的利益。
长安城,慈恩寺。
这座寺庙,因玄奘法师而闻名,寺内的大雁塔,更是长安的地标。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里,也是长安最大的“放贷机构”。
唐代的寺庙,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信徒捐赠的财富,他们将这些钱,以高额的利息,放贷给百姓和商人,牟取暴利。
定远钱庄的出现,以更低的利率,更规范的合同,直接抢走了他们最大的一块蛋糕。
住持玄一大师,一个面相慈悲,眼神却很阴郁的老和尚,联合了几家同样以放贷为生的传统豪门,开始向秦源发难。
他们在各种场合,公开指责秦源。
“金融,乃国之重器。
秦源一介臣子,竟敢私开钱庄,聚敛天下之财,其心可诛!”
“他所谓的‘利息’,乃是盘剥之术!诱使百姓贪图小利,长此以往,必将败坏民风!”
最后,他们甚至搬出了神佛。
“钱财乃身外之物,秦源此举,是与佛争利,与天争利!实乃有伤天和之举,必遭天谴!”
面对这些指责,秦源的回应,是在第二天的《长安时报》头版上,刊登了一段话。
“钱庄之利,取之于商,用之于民,所建者,国之基业,民生之福祉!”
“寺庙之利,取之于民,用之于佛,所建者,土木金身,无用之佛塔!”
“孰是孰非,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这段话,杀人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