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1页)
待刘温与徐渭一同退出淮王府,两人目光短暂相接后,随即默然分道而去。
说来颇具讽刺意味,在淮王府内,两位长史间的矛盾反倒最为尖锐。
刘温说徐渭虚伪,认为此人惯会见风使舵,巧言令色,口中难有半句真言。
所谓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任何人都不知道其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徐渭则鄙薄刘温之伪善,视其为一介道貌岸然的假君子。
如此格格不入的两人,今日竟难得意见相合。
当然,这不过是表象上的共识。
至于各自心底作何盘算,那就无人知晓了。
值此非常之时,但凡明眼人,都知晓该摆出何种姿态。
两人分开后,都没有回家,反而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而去。
徐渭的目的地,是城内几处高门大院的府邸。
那里盘踞着扬州乃至江南最具影响力的几大世家。
他的任务,便是赶在王府正式召集令下达之前,先行一步去“拜访”这些老狐狸。
说是游说,不如说是探底、施压与交易。
而刘温则是去往扬州官府,进行日常的处理政务。
自从刘子然上位后不久,扬州官府便成了名存实亡的状态。
到了现在,更是由王府统一管理。
扬州城似乎比北方的京城更加繁华,地处繁华地段的官府。
不过和热闹的街道不同,官府内是冷清的。
刘温刚踏入府衙不久,扬州通判便已脚步匆匆地赶了过来,脸上带着一丝急切。
“大人!”
通判躬身行礼,声音压得略低,“京城林家刚传来密信!户部尚书沈墨竟在京城陷落之际逃了出来!
据信所述,他此刻正沿长江漂泊,目的地极可能是我扬州!”
“哦?户部尚书逃出来了?”
刘温闻言,目光转向这位年过四十的下属,脸上掠过一丝疑惑。
户部尚书在战乱中逃了出来,怎么想都是一件比较魔幻的事情。
“千真万确,大人!”
通判语气肯定,“卑职收到林家密报后,已立刻分派两路人手。
一路核实消息真伪,另一路则赶赴长江沿岸各处渡口、滩涂,暗中守候,只待沈大人靠岸。”
刘温微微颔首。
通判这番安排,先查证后接应,步骤清晰,应对得宜,确实挑不出什么错处。
“嗯,如此处置甚妥。”
他简短地肯定了一句,旋即不再多言。
转身走向自己的公案,开始处理起那些永无止境的公事。
对他而言,沈墨的到来自然是非常惊喜的。
谁也不知道京城内到底发生了什么,现在如此重量级的大臣来到扬州,那自然是举着双手欢迎的。
更何况这位沈大人可是扬州本地人,更是家族子弟,天然的盟友。
而另一边的长江边上,一条中等大小的船只,正借着暮色与薄雾的掩护,悄无声息地滑向一处荒僻的芦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