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拜师学艺(第1页)
江南三月,正是谷雨时节。
青岩山脚下的茶田里,夏小记踩着绣花布鞋往山腰走。
清晨的露水沾湿了她月白色的裙边。
昨日明堂立威颇具成效,她心情大好。
转过山坳,茶树特有的清苦气息扑面而来。
夏小记忽然想到那本食谱里的些许新奇茶方。
“或许,可以在这方小天地让些什么事情,先过好当下。想想怎么发家致富吧!”
想到这里她立刻奔向闺房,拿出枕头里缝着的食谱,开始用钢笔誊抄起来。
果然!
当笔尖抄到荔枝红茶的茶方时,嘴里瞬间泛起荔枝香甜与茶叶醇厚交织的回甘,唇齿留香,余韵悠长。
泛黄的纸卷上,《古法荔枝红茶》如下:
「《岭南风物志》:“状元红荔枝,肉莹如玉,浆甘沁脾。”
取皮薄核小肉厚者,甜中带微酸,果香浓郁。
须在晨露未干时连枝剪下,忌落地果,用浸过沉香的棉纱包裹快马运送。
于“谷雨”前三日选取青岩山春茶,叶片肥厚带金毫,采摘标准为“一芽二叶”。
茶叶需提前半年自然陈化,褪去火气,保留醇厚底韵。」
“此时采摘恰好,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啊。”
夏小记收起食谱藏进枕头里。
随后来到庄子的一处机密要地——琉璃院。
这是庄子制茶的地方,里面住的都是制茶世家,京城里有名的古法制茶大师。
只见竹制萎凋架置于庭院,地面铺青石板反射阳光,新采的春茶叶片均匀摊放,厚不过三指。
一位白发鹤须的老师傅,用手掌轻轻拂过叶片,正在凭经验判断萎凋程度。
若是新茶叶片由脆硬转为柔韧,叶缘微卷,叶色暗绿如老玉,这茶便好了。
“今年的茶比以往更好一点啊,瞧瞧这芽尖大小,真是不错!”
老师傅沉浸在对春茶的欣赏中,并未意识到夏小记的到来。
转身,他看向身边的徒儿。
“萎凋需在巳时与申时,切不可太阳暴晒。若遇阴雨,要移至室内炭火萎凋,炭盆距离竹架七尺,以热风烘烤,彻夜守火,稍有不慎则叶片焦苦。你可记得了?”
一位少年郎,约莫十一二岁的年纪,青涩的脸上稚气未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