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屿川未眠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第1页)

十月中旬的风,已彻底褪去了夏末的黏腻,变得干爽而锋利,卷着香樟树叶在校园小径上打着旋儿,发出沙沙的脆响。

期中考试像一个沉重的休止符落下,随之而来的是更密集的课堂测验、各科老师语重心长的“警钟长鸣”,以及像幽灵般在走廊宣传栏、教室黑板报角落悄然出现的——“文理分科意向初步摸底”通知。

空气里仿佛悬浮着无形的、带着选择重量的尘埃,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点沉甸甸的味道。

赵屿川觉得自己像被架在文与理、画笔与公式的烈火上反复炙烤。

苏老师的“课后半小时”愈发像一场没有尽头的苦修。

他布置的作业不再是单纯的临摹,而是要求从古典大师的素描中提炼线条韵律,分析光影逻辑,甚至尝试融入自己理解的“情绪表达”。

赵屿川在画板前一坐就是几小时,揉皱的废稿塞满了画室角落的纸篓,指尖的炭灰渗入指纹,洗也洗不净。

而文化课,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那些需要大量逻辑推演和记忆的公式,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疲惫的神经。

王老师找他谈话的次数明显增多,每次看着他那份不上不下的理科成绩单,镜片后的眼神都写满了忧虑。

“屿川,老师理解你对画画的热爱,”王老师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但高中阶段,基础打不牢,未来选择会很被动。尤其是理科,一环扣一环……”他指着赵屿川物理卷子上几道被红笔圈出的、思路混乱的力学综合题,“

这些,不是靠天赋就能蒙混过关的。你得投入时间,大量的时间。”

赵屿川沉默地听着,指甲无意识地掐进掌心。他知道王老师说得对。

可画室里,苏老师冰冷的话语同样在耳边回响:“这点苦都吃不了?线条还是死的!光影缺乏呼吸感!你画的不是石膏,是块木头!不想画就滚蛋,别浪费我的时间!”

两股力量在他体内撕扯,他感觉自己快要被撕裂成两半。

这天下午的物理课,讲的是刚体定轴转动。概念抽象,公式繁多。

赵屿川昨晚在画室熬到深夜修改一张人体动态速写,此刻听着讲台上老师快速推导的角动量守恒定律,只觉得那些符号像催眠的咒文,眼皮沉重得如同灌了铅。

他强撑着精神记笔记,笔下的字迹越来越飘忽。

就在他意识即将滑向混沌边缘时,前排的姜晚似乎轻轻动了一下。

她的左手极其自然地垂落,指尖在椅背下方那个熟悉的角落,极其轻巧地、连续地点了两下。

笃笃。

像两颗小石子投入心湖,瞬间驱散了困倦的迷雾。

赵屿川一个激灵,猛地清醒过来。他迅速低头,在草稿纸空白处写下:

“刚体定轴转动:∑M=Jα(合外力矩=转动惯量×角加速度)

角动量L=Jω守恒条件:∑M=0”

字迹因为急切而有些潦草。写完,他立刻用笔杆末端在相应位置敲击回应。

笃。笃。

前座的姜晚后背似乎几不可察地放松了一丝。她没有回头,只是重新握紧了笔。

赵屿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集中精神,跟上老师的思路。

他摊开物理笔记本,准备重新记录。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姜晚放在桌角的一本摊开的、字迹密密麻麻的物理竞赛辅导书。

书页翻开的某一页上,一道关于刚体转动与能量结合的题目旁边,用清秀的字迹写着几行思路清晰的注解和更简洁的推导路径,明显超出了课堂范围。

竞赛班……赵屿川心头掠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知道姜晚被选进了年级物理竞赛的尖子培训小组,每周有额外的集训。

那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李浩然那样逻辑思维清晰、理科天赋卓绝的尖子生的世界。姜晚正稳稳地走在那条轨道上。

下课铃响。赵屿川收拾书本,动作有些迟缓。

前排,林薇正兴奋地拉着姜晚:“晚晚!物理竞赛小组今天下午是不是有加课?听说这次请了市里的金牌教练?”

“嗯。”姜晚点点头,把竞赛辅导书仔细收进书包,“在实验楼三楼小教室。”

“太棒了!加油啊!争取拿个奖回来!”林薇握拳给她打气。

姜晚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丝属于竞赛者的沉静和自信:“尽力吧。”

她背上书包,目光似乎不经意地扫过后排,在赵屿川略显疲惫的脸上停留了极其短暂的一瞬,随即又平静地移开,和林薇一起走出了教室。

赵屿川看着她们离开的背影,肩上的画夹似乎又沉重了几分。他沉默地拎起画夹,走向艺术楼。

推开画室的门,松节油和亚麻仁油的味道混合着一种紧绷的寂静扑面而来。苏老师正背着手,站在张雅的画板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张雅咬着下唇,脸色有些发白,紧紧攥着炭笔,画板上是一幅比例失调、光影混乱的静物素描。

“结构!结构在哪里?你画的是球还是土豆?明暗交界线糊成一团!光影关系完全错误!”

苏老师的声音不高,却像冰锥一样刺人,“张雅,你是音乐特长生,但既然选了这门课,站在这画板前,就得拿出态度!别把练琴那套随性带到画室来!画画需要的是严谨和观察!不是凭感觉瞎涂!”

张雅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一声不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