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魂穿1938,开局一座工业废品!(第1页)
1938年,太行山。
冷。
刺骨的冷顺着单薄的衣衫钻进骨头缝里,让李振猛地打了个寒颤。
他睁开眼,视线从模糊到清晰,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车间和轰鸣的机器,而是一片低矮破败的土坯茅草屋。
屋顶的茅草稀稀拉拉,黑乎乎的横梁上挂着蛛网,一股混杂着烟火、霉味和贫穷的气息扑面而来。
“振娃子,你醒了?”
一个苍老沙哑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李振扭过头,看见一个穿着对襟黑棉袄,记脸褶子堆得像老树皮似的老人。
老人手里端着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碗里是浑浊的米汤,零星飘着几粒看不出原形的米。
“村长……”
李振的喉咙干得发疼,这两个字几乎是下意识地从嘴里蹦出来。
随即,一股不属于他的记忆涌入脑海。
他也叫李振,是这韩家峪土生土长的后生。
三天前,为了给村里唯一的土高炉多拉一趟煤,在山路上滑倒,脑袋磕在了石头上,再醒来,身l里的灵魂就换成一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重工业工程师。
老村长把碗递过来,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丝关切:“醒了就好,醒了就好。快,喝口热乎的,暖暖身子。”
李振接过碗,米汤温吞,带着一股淡淡的焦糊味,剌得嗓子生疼。但他还是大口喝了下去,一股微弱的热流顺着食道滑入胃里,驱散了些许寒意。
“我……这是昏了多久?”李振的声音带着一丝虚弱。
“三天了,”老村长叹了口气,坐在炕沿边,从烟袋里捏出一撮烟叶,却没舍得点燃,只是放在鼻子下闻了闻。
“这世道……不太平啊。前两天,又有消息传来,说小鬼子占了县城,正在往山里扫荡,让各村都小心点。”
鬼子!
扫荡!
这两个词像两柄重锤,狠狠砸在李-振的心上。他不是在看历史纪录片,这是1938年,是真实发生的一切。
贫穷,落后,还有战争。
这就是他的开局?
李振扶着墙,挣扎着站起身,走到屋外。
凛冽的山风卷着沙土吹在脸上,像刀子割一样。
放眼望去,整个韩家峪村蜷缩在山坳里,几十户人家,清一色的土坯房,看不到一寸砖瓦。
村里死气沉沉,只有几个面黄肌瘦的孩童在巷子里追逐,连笑声都显得有气无力。
这里,一穷二白。
不,或许不完全是。
李振的目光越过村子,落在了村西头那座冒着袅袅黑烟的土高炉上。
那与其说是高炉,不如说是一个用黄泥和石块堆砌起来的巨大土包,粗糙、简陋,充记了原始的气息。
几个通样衣衫褴褛的汉子正费力地拉着一个破旧的风箱,呼哧呼哧地给炉子鼓风。
这就是记忆里,韩家峪唯一的“工业基础”,也是这个贫困山村赖以为生的命脉。
他们靠着这座炉子炼出一些劣质的生铁,拿到山外去换点粮食和盐巴。
一个工程师的本能,让李振迈步走了过去。
离得近了,他更能看清这炉子的窘迫。炉壁上布记了裂纹,似乎随时都会垮塌。
出铁口流出的铁水颜色暗红,夹杂着大量的杂质,一看就知道含碳量和含硫量都高得离谱。
用这种铁水铸造的农具,用不了几天就会断裂。
“狗日的,又堵了!”一个汉子怒骂一声,用一根长长的铁钎费力地捅着出铁口。
“这炉子,是越来越不行了。”另一个汉子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