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页)
收拾好东西,她们开始吃晚饭,带的干粮还有一点,也就能撑这一顿了。
韩英刚才吃饭吃到一半,现在看她们吃,她也要吃完。
周宝娟已经没有干粮,她跟韩英借了一个馒头。
她擅长巴结人,韩英是队长也要得人心,一个馒头很爽快的就借给她了。
刘婷话不多,看着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她看到乔沫她们几个,眼里划过一抹鄙夷。看着不像来干活的。
乔沫也注意到她的情绪。她无所谓,反正巴结是不可能去巴结的。
幸好现在是夏天,有个枕头,有个盖的毯子晚上就能睡觉。
至于脸盆,口盅,毛巾之类,明天还要去大队领回来。
“队长,我们最近要干什么农活啊?”吴柔柔吃着最后剩下的一块酥饼,不忘打听道。
正好,韩英也要介绍一下大队的情况。
她把最后一口饭吃完,擦了擦嘴巴,说道:“你们运气好,现在夏收工作接近尾声。还剩下一点小麦要收割。”
“明天领完补助,我们就要去上工。收麦子。”
“之后还要晾晒归仓,”
顿了顿,她又说道:“除此之外,还要给苞米地,大豆地除草,间苗定苗,还要追肥。这些到时候你们去了田间就知道。”
“你们一个个都细皮嫩肉的,上工的时候记得戴手套,不然手会破皮。”韩英不忘提醒。
想来她刚下乡的时候手也跟她们一样,但时间久了,一样变得粗糙。
吴柔柔认真的听着,除了割小麦,其他的似乎都不是很重的活。
不过她们都没做过。可能还需要时间适应。
“那工分怎么算?”
“按完成的工作量来记工分的,比如割了多少小麦,按亩计算。挑了多少担麦子,追肥的时候挑了多少担粪。”
“每个知青都有自己的工作量,你只要做完了就能挣到工分。”
“你们刚来第一个月还没有共分,村里会预借你们一个月的口粮。后面等你们挣了共分就可以拿去换,当然,也可以拿自己的钱票换。”
“咱们女知青一个月能预支25斤,男知青饭量大,一个月三十斤。”
乔沫坐在自己的炕上,听得认真。了解一点知识不是坏事。
而且她记得当时知青办的杨叔叔说,给她安排的是给村民读报,宣传政策的工作。
但现在看来,这么偏僻的村子压根就没有这个工作岗位。
下乡来的知青一律干农活,挣工分,村民也没有那个闲工夫,听读报这样的东西。
她刚才看了一下,没看到村里有大喇叭。这村里应该没有广播站。
看来明天还要去问问大队长。看看是怎么回事?
乔沫看向知青队长,韩英。
她不会问她,省得节外生枝。幸好在火车上她并没有透露过自己的工作安排。
当时杨叔叔也说了,一切以当地的情况为准。如果是这样,那希望不是很大。
但肯定要问,不管结果怎样,必须要听到明确答案,这是她的风格!
吴柔柔不知道乔沫在想这些,她还有关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