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旧故里草木深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20(第1页)

20

后来,夏祈的考察队在藏区发现了一处新的地质断层,为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数据。

地质断层的发现让整个考察队沸腾了。

夏祈站在断层边缘,指尖拂过那些历经亿万年岁月打磨的岩石,仿佛能触摸到大地深处的脉搏。

阿吉陪在她身边,贴心地给她递水。

“休息一会儿吧,你已经在这里待了三天了。”

夏祈接过水,喝了几口,目光却始终没离开断层。

考察队在藏区停留的时间比预期长了许多。

夏祈时常会去卓玛家,小姑娘还不懂什么是生死离别,还以为救他的沈叔叔只是睡着了。

夏祈摸了摸她的头发,笑着说道:

“是啊,沈叔叔累了,想多休息会儿。”

她从卓玛母亲那里得知,有个名为夏祈的基金会给她们这里困难的牧民下发了一批物资。

之后一天夜里,她收到一封来自内地的信,是沈聿的律师寄来的,里面装着基金会的章程,末页附着沈聿潦草的字迹。

“希望你永远热烈自由。”

又一年深秋,考察队准备撤离藏区。

临行前,夏祈去了天葬台。

天葬台的经幡被秋风扯得猎猎作响,夏祈蹲下身,将一块刻着平安的玛尼石放在垒起的石堆上。

石堆缝隙里还卡着半片褪色的青稞饼,是上次来祭拜时落下的,如今已被风沙磨得只剩薄薄一层。

“我就知道你在这里。”

阿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捧着件新缝的藏袍,靛蓝色的料子上绣着暗金色的祥云纹。

“山里已经下过雪了,穿上这个暖和。”

夏祈接过藏袍往身上裹,指尖触到领口处细密的针脚,忽然想起沈聿律师信里的话。

基金会的第一批助学款已经到了县里,卓玛和另外七个牧民孩子下周就要去县城上学。

临走前,她和几个牧民还一同为卓玛她们缝了吉祥褂。

撤离的卡车在山脚下等了整整两天。

考察队的标本箱堆了半车,最底下那只木盒里,夏祈放了块从沈聿出事地捡来的玄武岩,石面上还留着泥浆冲刷过的浅痕。

“夏老师,这石头有啥特别的?”

司机老王蹲在车边抽烟,看着她用绒布仔细擦拭石块。

“咱们队里带的宝贝够多了。”

夏祈没说话,只是把石头往怀里揣了揣。

车窗外,卓玛正举着支格桑花往车窗里塞,小姑娘的羊角辫上还缠着她送的红绸带。

卡车翻过唐古拉山口时,夏祈掀开帆布往回望。

天葬台的经幡在远处的雪线边若隐若现,像串被风吹响的铜铃。

阿吉说,沈聿的魂魄或许就附在那经幡上,跟着鹰看过了整个藏区的秋天。

来年开春,夏祈收到了地质院的电报,让她回藏区主持新的科考项目。

出发前夜,她整理行李时发现了一本日记,最后一页画着幅速写。

雪山脚下的帐篷前,一个穿藏袍的女子正弯腰给标本袋贴标签,容貌与她无异。

“这是”

夏祈的指尖顿在纸页上,墨迹还带着点潮意。

阿吉正好进来,“上个月整理沈先生遗物时发现的,还有台相机,里面的胶卷都洗出来了,在你的抽屉里。”

胶片上的影像已经有些褪色。

三十多张照片,全是她在营地忙碌的样子,照片边缘还留着指甲刮过的浅痕,像是被人反复摩挲过。

夏祈把胶片小心收进铁盒,与那块玄武岩放在一起。

阿吉走上前,握住了她的手。

“阿祈,未来的路还很长,这次有我陪你一起走。”

夏祈依偎在阿吉怀里,笑容如格桑花般美丽。

远处的雪山融水汇成溪流,滋养着新生的格桑花。

夏祈自由而热烈的人生也才刚刚起步,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