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刚打下倭国,大明帝王聊天群来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第2页)

随后,伴随着连绵不绝的、炒豆般的枪声,身穿黑甲的大明军队如潮水般涌入。他们手中的火枪无需点燃引线,在雨天也能照常射击,射速与精度更是远超倭国最精锐的铁炮队。任何敢于抵抗的武士,都在百步之外被精准地射穿头颅或胸膛。

这位大明帝王,手段更是铁血到了极致。但凡有组织抵抗的家族,一律株连。

顽抗的城町,则在炮火中化为一片残垣断壁。短短三日,从大阪湾到京都,血流成河,尸骨盈野。

这位元武皇帝,用最直接、最残忍的方式,将恐惧深深烙印在了每一个倭国人的灵魂深处。

活阎王!

这便是他们对这位大明帝王的唯一评价。

咚!

最后一声脚步,朱高爔停在了天皇御座之前。

他没有去看那个已经抖如筛糠的天皇,而是径直转身,一撩衮服下摆,大马金刀地坐上了那张象征倭国最高权力的椅子。

咯吱——

御座发出一声轻微的呻吟,仿佛也承受不住这股帝王霸气。

朱高爔环视下方,看着这群战战兢兢、几不能自控的倭国高层,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对此,他感到很爽,很是痛快!

这不是单纯的征服欲,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跨越时空的执念。

为何要苦心孤诣拿下倭国

因为他需要这里的财富,更需要将这头数百年后给华夏带来无尽苦难的恶狼,彻底驯服成一条看门狗。

他的灵魂,不属于这个时代。

他叫朱高爔,但曾经,他是一个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二十一世纪青年。

一场意外,让他穿越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明,成为了洪武年间还是燕王的朱棣第四子,一个历史上本不存在的人物。

更奇特的是,他的生命,竟然与大明国运深度绑定。

国运越强,疆域越广,国力越盛,他的寿命则越长,直至国祚永恒,他便可永生不灭!

知晓历史洪流走向的他,从那一刻起,便为自己,也为这个他所热爱的民族,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宏大谋划。

靖难之役,他以现代人的战略眼光,为朱棣出谋划策,献上直取中枢,奇袭应天的惊天之策,大大缩短了内战的进程。

当朱棣成功登基,定都北京,史称永乐大帝后,面对新君的猜忌与兄弟们的提防,朱高爔选择了功成身退。

他主动放弃了京畿的权势,请求就藩于遥远且当时被视为蛮荒之地的两广地区,受封越王。

在藩地,他远离了朝堂的漩涡,却也开启了自己真正的野望。

他利用领先时代数百年的知识,在封地内秘密地进行着一场工业革命。

他开办矿场,改良冶炼技术,打造出了一支装备着遂发枪和轻型野战炮的新式军队;

他建立工坊,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玻璃、洁白的雪花盐、芬芳的肥皂与香水,通过海贸赚取了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他暗中在南洋扶植势力,在郑和船队打下的基础上,将除安南之外的广大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实际控制范围,建立了庞大的香蕉、蔗糖和香料种植园。

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里,第一台原始的蒸汽机,已经在他的秘密工坊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

与此同时,他利用赚取的财富,暗中向大明内部渗透。他资助那些被主流程朱理学排斥的学派,以现代思想为骨架,为他们注入全新的灵魂。

他培养的纵横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游说四方;

他扶持的公羊儒家,高举大一统与华夷之辨的旗帜,充满进取精神;

他复兴的墨家,则醉心于格物致知,成为他工业发展的技术骨干。

他让他们蛰伏,让他们等待,等待一个足以改变大明国运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