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第2页)
这或许也是地方官员妥协的原因之一吧,认为白玉莲教只不过是普通的宗教。
真是盘大棋啊。陈渝盯着被老师标注的地图范围,一阵咋舌,如果白玉莲教起义,那阵仗规模...堪比宋朝的钟相起义。
这么大的手笔,不知青昭县在棋盘上的棋子为何。那枯水虽然失败被杀,但是各种精妙手段绝非常人。
不说别的,但看那个起死回生的非洲肺鱼,就能看出枯水道人的不凡。
陈渝也仅是在电视上看过,枯水居然能弄到真货,而且还把习性研究清楚了,绝对不简单。
可是老师,青昭县贫瘠不产粮,盐铁布匹皆依赖他县,刁民又多,全靠北边的航运吃饭,这白玉莲为何会对此地如此看重
越是困苦的地方越是容易滋生怨恨,而怨恨是宗教传播的最佳土壤。
甄名用手指轻点地图上青昭县的北边:
更何况青昭县的北边就是龙江。从青昭县出发,顺流而下五日便可抵达省城,再向南三日即达临江总督。
顺着甄名指引的走向,陈渝发现青昭县虽然贫困但是却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
往东靠近省城不好在朝廷眼皮子底下动作,往西则龙江水势陡然湍急,无法进行大规模航运。
而如果占据了青昭县,那便有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潜可乱、明可走的水上稳脉。
怪不得势力遍布数省,谋划了大棋盘的白玉莲教会如此看重青昭县,不但笼络了本地的富商,甚至还敢冒着风险谋划县令,都是为了将来起兵时能把青昭县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陈渝深吸一口凉气:如果白玉莲阴谋得逞,在此地成功扎根积蓄势力,那么如果将来造反,占据青昭县靠龙江串联数省暴动,那这不只是教派之患,而是糜烂数省的....
国祸甄名接话道。
烛火摇曳,将师徒二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上。陈渝沉默凝视地图,指尖划过龙江蜿蜒的曲线,突然开口说道:
鸾儿还在他们手上。
是的。
不知道朝廷中有多少要员被白莲教渗透控制
没错
即便我当众道破枯水道人的手段,衙门中恐怕还有不少人对白玉莲心声敬畏。
甄名再次点头。
老师,除了你我二人外,可否能找到其他对抗白玉莲的盟友
这下甄名不再点头了,以摇头作答。
啊这....这还要怎么打,这是血崩的棋局啊。
陈渝半开玩笑半无奈道:
现在投降还来得及吗就说枯水道人的死是一场误会
甄名笑着按住陈渝的肩膀,悠然道:
莫怕,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辈读书人,也应当有如此气魄。
陈渝很想问问老师哪来的底气,以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犹豫半天终究还是没说出口。
说什么都没用了,又不是他主动去挑衅白玉莲,是白玉莲要至他于死地,只能不死不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