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考科举?不,我直接当主考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第2页)

我缓缓地抬起头,直视着李世隆,也直视着那两位面带愠色的朝廷重臣。

我的眼神里,不再有恐惧和谄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出去之后的平静,和一丝......属于现代知识分子的,小小的傲慢。

孔大人,我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回荡在御书房内,您说小子将治国比作商贾之术,是大不敬。那小子想请问,商贾之术,为何就是‘贱’难道商人开店,就不需要考虑货源、成本、客流、用人吗难道他们就不想让自己的店铺长久经营,百年不倒吗

我没等他回答,继续说道:圣人亦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让百姓吃饱穿暖,有活干,有钱赚,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仁义’吗一家店铺,能养活掌柜、伙计和他们的家人;千万家店铺,就能养活千万个家庭。万商云集,货通天下,国库充盈,百姓富足,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德政’吗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孔尚书气得浑身发抖。

小子不敢。我转向刘尚书,刘大人说,小子来历不明,未经科举,骤然提拔,难以服众。大人所言极是,程序正义,至关重要。

我顿了顿,话锋一转:但小子也听闻,‘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这‘祯祥’与‘妖孽’,难道都是从科举中考出来的吗我听闻本朝太祖皇帝起于微末,他身边的开国功臣,也不乏贩夫走卒之辈。难道因为他们‘来历不明’,太祖就该将他们拒之门外吗

大胆!刘尚书厉声喝道,你竟敢将自己与开国元勋相提并论!

小子不敢。我的嘴角,勾起了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小子只是在阐述一个道理——英雄不问出处。评价一个人是否有用,不应该看他的出身和履历,而应该看他......能为这个国家,解决什么问题。

我大梁如今,是缺满腹经纶、下笔千言的鸿儒,还是缺能算出黄河大堤一方土石需要多少人力、多少银钱的‘算学先生’

是缺能吟诵‘北风卷地白草折’的诗人,还是缺能设计出更省马料、跑得更快的战车,让边关将士少挨点冻的‘工匠’

是缺能洋洋洒洒写出万言书,痛陈‘吏治腐败’的谏官,还是缺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让官员‘不能贪、不敢贪、不想贪’的‘制度设计者’

我每问一句,就向前膝行一步。

我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我的腰杆也挺得越来越直。

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辩论赛场,面对着对方辩友的诘难,我所有的知识储备和逻辑能力,都被激发了出来。

我不是在舌战群儒。

我只是在用最朴素的逻辑和事实,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降维打击!

我用项目管理的思维,解构了他们虚无缥缈的德政。

我用人力资源的视角,挑战了他们根深蒂固的唯出身论。

我用结果导向的原则,刺破了他们引以为傲的过程浮华。

御书房内,鸦雀无声。

孔尚书张口结舌,脸色由红转白,由白转青,最终化为一片死灰。他引以为傲的圣贤之道,在我的歪理邪说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刘尚书紧紧地抿着嘴,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忌惮。他赖以维生的制度和程序,被我用一种他从未听过的方式,从根基上进行了拷问。

而高踞龙椅之上的李世隆,他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看着我,就像哥伦布看到了新大陆,像牛顿看到了那颗掉落的苹果。

他猛地一拍大腿,放声大笑起来!

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

笑声在御书房内回荡,充满了酣畅淋漓的快意。

朕,就是要找一个‘算学先生’,一个‘工匠’,一个‘制度设计者’!

他站起身,走到我的面前,亲手将我扶了起来。

林知节,朕意已决。

他的手,有力地按在我的肩膀上,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道:

朕,要你做本届科举的——

主!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