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红豆包(第1页)
暮色四合时分,天边的晚霞像被打翻的胭脂盒,层层晕染开来,将整片天空都染成了橘红色。
归巢的鸟儿扑棱着翅膀掠过田野,发出清脆的鸣叫,仿佛在催促着还在田间劳作的人们赶快回家。
远处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轮廓变得柔和起来,像一幅水墨画般静谧美好。
方秀秀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田间小路的松软泥土,脚步略显凌乱。她纤细的手指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出了青白色。
傍晚的凉风吹拂着她散落的发丝,有几缕调皮地黏在她汗湿的脖颈上,她却浑然不觉。
“慢些走。”李青元在后面轻声提醒,声音里带着几分担忧。
他的目光落在少女微微颤抖的肩膀上,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今天的遭遇确实太过凶险,连他这个经历过生死的人都心有余悸,更何况是方秀秀这样从小在村里长大的姑娘。
方秀秀没有回头,只是深吸了几口带着稻香的空气,胸口剧烈的起伏这才渐渐平复下来。
傍晚的微风拂过她汗湿的鬓角,带来一丝凉意。
她抬头望向远处自家的炊烟,那缕青烟在晚霞中袅袅升起,本该是让人安心的景象,此刻却让她心头一紧。
走到村口那棵百年老槐树下时,她突然停下脚步,斑驳的树影投在她苍白的脸上,显得格外脆弱。
粗糙的树皮上刻着无数道岁月的痕迹,就像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她伸手抚过树干上的一道旧伤痕,那是她小时侯不小心用镰刀划伤的。
“这件事...”她的声音轻得几乎要被晚风吹散,嘴唇微微颤抖着,“千万别让我娘知道。”
说完这句话,她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肩膀不自觉地垮了下来。
她知道母亲最见不得她受委屈,若是知道今天的事,怕是会直接找刘二拼命。
李青元看着少女单薄的背影,心头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想说些什么来安慰她,却又觉得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得苍白无力。最终他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尽管方秀秀背对着他根本看不见。
陈姨正在厨房里忙活,灶台上的铁锅冒着腾腾热气,锅里炖着的萝卜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
她粗糙的手指灵活地翻动着锅铲,时不时擦一把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气,混合着柴火特有的烟火味。
她听见院门“吱呀”一声响,探出头看见两人一前一后走进来,脸上立刻堆起慈爱的笑容:“今儿个回来得倒早。”
说话间,她粗糙的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目光却不自觉地停留在女儿略显苍白的脸上。作为母亲,她比任何人都了解女儿的一举一动。
方秀秀低着头快步走过院子,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还残留着白天的余温。
她的声音有些发紧:“两人搭伙干活,自然快些。”
说完便匆匆钻进屋里,刻意避开了母亲探究的目光。她纤细的背影在夕阳下拉出长长的影子,显得格外单薄。
陈红站在原地,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作为母亲,她敏锐地察觉到女儿的不对劲——平日里活泼爱笑的秀秀,今日连说话都不敢看她的眼睛。
她张了张嘴想要询问,却在看到女儿紧绷的侧脸时,终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倔强的丫头,从小就喜欢把心事藏在心里。
晚饭时,桌上的油灯跳动着昏黄的火苗,将三个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方秀秀机械地扒着碗里的饭粒,连平日里最爱吃的腌黄瓜都没动几筷子。李青元坐在对面,时不时偷偷瞥她几眼,欲言又止的样子。
陈姨夹了一块鱼肉放在女儿碗里,柔声道:“多吃点,今天让的都是你爱吃的。”她的目光在女儿和李青元之间来回扫视,试图找出些蛛丝马迹。
方秀秀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谢谢娘。”但她只是用筷子戳了戳鱼肉,并没有真的吃下去。
鱼肉上淋着的酱汁慢慢渗入米饭中,染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
这顿晚饭吃得格外安静,只有筷子偶尔碰触碗壁的清脆声响,和窗外此起彼伏的虫鸣交织在一起。
李青元注意到方秀秀的手指一直在微微发抖,连筷子都拿不稳。
“我吃饱了。”方秀秀突然放下碗筷,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
还没等母亲回应,她就快步离开了饭桌,只留下半碗没动过的米饭和记桌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