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1页)
第三章
那天我正在祠堂门口抽旱烟,看到一辆采访车颠簸着开进了村子。
心里就知道,又有记者来了。
自从江文浩的事情传开后,已经来了好几拨记者了。每次我都是敷衍过去,但这次看起来不太一样。
车里下来一个年轻女记者,看起来挺精神的。
我远远地看着她在村口转悠,问老孙婆婆路。老孙婆婆指了指我这边,然后就匆匆走了。
这些年来,村里人见到记者都是这个反应。
女记者走到祠堂门口,客客气气地递上名片。
福叔您好,我是市电视台的记者李薇。听说江文浩要回来接受表彰,我们想提前做个专题报道。
又是想挖掘感人故事的。
我接过名片看了看,心里琢磨着该怎么应付她。
江文浩啊,是个聪明的孩子,出息了。
我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淡一些。
您能跟我们说说他小时候的故事吗比如家里很困难,但是学习特别用功之类的
她掏出录音笔,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
这些记者都是一个套路,想要那种苦孩子逆天改命的故事。
我看着那个录音笔,忍不住笑了。
小时候啊,江文浩确实聪明。六岁就能背唐诗,八岁会算账,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那村里人一定很支持他读书吧
支持我笑得更深了。
支持,当然支持。我们全村人都支持他。
这话倒是实话,只是支持的方式,可能和她想象的不太一样。
正说着,春花婶从祠堂里走出来。她一看到这个记者,脸色立马就变了。
又来了一个!
她对我说:村长,这些记者都是一路货色,只会编故事骗人!
我赶紧摆手让她别说了。春花婶这人心直口快,万一说漏了嘴,就麻烦了。
记者试图解释什么,但春花婶已经愤愤地走了。
福叔,村里人好像......对媒体有些误解
记者问得很小心。
我重新点燃旱烟锅,深深吸了一口。
李记者,你在城里住久了,可能不太了解我们农村人的想法。我们这些土包子,见识浅,说话直,有时候可能会冲撞你们这些文化人。
我得先给村民们的态度找个理由。
那能麻烦您带我去村里转转吗我想看看江文浩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既然躲不过去,那就带她看看吧。不过得小心点,别让她看出什么不该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