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6章 进步的节奏(第3页)

……

省委组织部。

韦元魁坐在自已宽大的办公室里,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文件抬头写着《清江省2002年度优秀干部侯选名单及事迹报告》。

报告中列举了全省01年到02年涌现出来的优秀干部名单。

让为在清江省组织工作战线多年的老兵,里面的名字,韦元魁大都耳熟能详。

这些优秀的干部,已经不只一次出现在各类推荐名单上。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在组织部的干部侯选名单当中。

这意味着,一旦出现空缺,组织部会优先从这些名单里进行挑选和考察,按照职级分配合适的岗位。

这便是干部考察和储备制度。

在计算机人材数据库建立起来之前,这步工作需要人力筛选,还需要一定的记忆力。

很多时侯,这个记忆力考的是领导的记忆力,而不是对于名单的记忆力。

韦元魁的记忆力就很好。

他能将这份名单与现实中的人一一对应,了解每一个人的过往而不需要去翻档案。

这份能力,让他能在上级领导的垂询当中,一口中的。

而最近两年,韦元魁牢牢地记住了一个名字。

刘清明。

千禧年的那场政治风暴,让为林峥书记为数不多的亲信部门,组织部压力巨大,但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卢系人马的大面积塌方,让清江省一下子空出来很多中高层岗位。

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省管干部,也就是归省委组织部操心。

原组织部长上调省委专职副书记,韦元魁顺理成章地升任组织部长,并进入省委常委班子,迈出了仕途中关键性的一步。

当时就有传闻,这场政治风暴,促使林书记下决心的关键人物,就是这个当时只是个副科的刘清明。

那也是韦元魁第一次记住了这个名字。

可是出乎所有的人意料,在如此大好的局面下,从省里到地市空出了大量岗位,这位传说中的关键人物,居然被直接下放到了省里最穷的一个乡当乡长。

虽然级别提了一级,但任谁来看,都是贬谪的意味居多。

韦元魁当然不会这么肤浅。

他知道,这是一种保护。

他对清南市组织部交代了几句,使得清南市组织部部长陈东让出了亲自护送刘清明上任的举动。

这也算是韦元魁对这位年轻干部的一个小小的示好。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很准。

刘清明在那个特级贫困乡上一通折腾,不到两年的时间,可谓是捷报频传。

其通报不断地进入省委各个部门的视野,从宣传部到组织部,他的名字一遍又一遍地洗刷着这些领导们的大脑。

直到今天,以第12届“全国十杰”的巨大荣誉归来。

这个年轻人,已经完全达到了提拔的标准。

照理来说,一个副处级的干部,不需要韦元魁这位组织部一把手来亲自谈话。

但是他还是决定,亲自见一见本人。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他的秘书走了进来。

“部长,刘清明通志到了。”

韦元魁放下手里的文件,点了点头。

“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