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七零,我靠小吃摊暴富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章(第1页)

姜晓兰手里的铲子差点掉在地上:"我?去省里发言?"

"别紧张,就是讲讲你的创业经历。"刘局长拍拍她的肩,"现在中央提倡解放思想,你们这些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正是新时代需要的榜样!"

送走刘局长一行,姜晓兰还沉浸在震惊中。程卫东走过来,递给她一杯水:"省城啊,好事。"

"可我..."姜晓兰压低声音,"我连身份证都没有,怎么去省城?"

程卫东挑了挑眉:"刘局亲自带队,谁敢查?再说..."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她一眼,"你现在是姜晓兰,有户口本的。"

姜晓兰这才想起,原主确实是有农村户口的。她长舒一口气,又投入到忙碌中。

中午的人流比早上还多。除了工人,还有不少闻讯而来的街坊邻居。四张桌子根本不够坐,很多人买了带走,或者干脆蹲在门口吃。姜晓兰准备的五十斤面粉、二十斤肉馅全部售罄,连酸辣汤的底料都刮得干干净净。

"明天得多准备一倍。"程卫东边数钱边说,"不,两倍。"

姜晓兰揉着酸痛的手腕,看着桌上堆成小山的零钱,疲惫的脸上露出笑容:"今天收入多少?"

"毛收入六十八块五,"程卫东拨弄着算盘,"扣除成本,净赚三十出头。"

姜晓兰瞪大眼睛——这相当于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了!而且还是在物价极低的1979年!

收拾完店面已是傍晚,两人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了。程卫东坚持送姜晓兰回村,自行车骑得比往常慢了许多。

"程大哥,分成的事..."姜晓兰犹豫着开口。

"按之前说的,三七分。"程卫东头也不回,"不过我那份先放着,店里还需要添置东西。"

姜晓兰心里一暖。这段时间相处下来,她发现程卫东虽然外表冷硬,内心却比谁都细腻。从帮她解围到张罗店面,事无巨细都考虑周全。

"对了,"程卫东突然说,"明天开始我住店里。"

"啊?"姜晓兰一愣。

"晚上得有人看店,"程卫东解释道,"再说我那个宿舍太远,来回不方便。"

姜晓兰这才想起程卫东平时住在运输队的集体宿舍。店里后面确实有个小隔间,原本是堆放杂物的,收拾出来住人没问题。

"那...我给你准备被褥。"她小声说。

回到知青点,姜晓兰破天荒地没急着进空间准备材料,而是躺在床上发呆。今天发生的一切像做梦一样——营业执照、开业大吉、省城座谈会...短短一个月,她从个前途渺茫的知青变成了个体经营者,这变化快得让人眩晕。

"姜晓兰!"王丽的声音突然在耳边炸响,"李队长找你!"

姜晓兰一个激灵坐起来,发现天已经黑了。屋里点着煤油灯,王丽站在床边,表情复杂。

"什么事?"姜晓兰警觉地问。

"不知道,"王丽撇撇嘴,"不过来了个当兵的,开吉普车那种。"

姜晓兰赶紧整理了下衣服出门。院子里,李队长正和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说话,态度恭敬得不像话。看到姜晓兰出来,李队长立刻招手:

"晓兰啊,这位是县武装部的张干事,找你有事。"

张干事二十出头,娃娃脸,但身姿笔挺,一看就是军人:"姜晓兰同志?程副连长让我给你送点东西。"

他递过一个军用挎包,沉甸甸的。姜晓兰接过来一看,里面是几本菜谱、一叠粮票和一张纸条。纸条上龙飞凤舞地写着:"菜谱从图书馆借的,粮票先用着。明早六点接你。程。"

"谢谢张干事,"姜晓兰把挎包抱在胸前,"麻烦您跑一趟。"

"不麻烦!"张干事敬了个礼,"程副连长是我的老领导,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