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不合时宜(第1页)
薛绥不由放缓了脚步,略略整理一下鬓角,方才掀帘而入,嘴角噙着似有如无的浅笑,盈盈下拜。
给王爷、王妃请安,见过侧妃……
妹妹回来了。薛月沉绞着绢帕迎过来,发间步摇随着动作微微颤动,很是热情。
你刚从祖母那里过来,可曾用过饭了
谢王妃记挂。薛绥不着痕迹侧过身子,示意小昭将带来的药箱放下,这才抬眼看向半倚在紫檀榻上的李桓。
但见他斜躺在云锦靠垫上,左手搭在小几边缘,半敞的月白中衣下,露出锁骨下方一片淡红疹子,与平常那一副端正持重的模样相比,此刻竟有一丝难得的闲散慵懒。
张氏原本伏在李桓的膝头啼哭,见薛绥进来,她忙不迭起身,急得险些碰翻案头的香炉。
妾身失仪……
她尴尬地坐在绣墩上,眼泪还没有擦干,指尖紧紧攥着帕子边缘,看上去紧张又局促。
屋内很安静。
火光跳跃,众人影子投在屏风上,晃出细碎的光斑。
薛月沉左右看看,笑着打破沉默,脸上掺着几分堆砌的热情。
雪姨娘身子可大安了妹妹怎的这个时辰回来
薛绥道:托王妃洪福,已无大碍。
又瞥一眼李桓,淡淡地道:听父亲说,王爷贵体违和,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
薛月沉眼角微敛,笑道:妹妹还是这般贴心。那你还不快来给王爷瞧瞧
是。薛绥说着便要上前,不料李桓却抬手微微一摆,拒绝了。
不过是些疹子罢了,过两日自会消退。他袖口挽起,露出小臂上尚未消退的红疹,低头看一眼,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
你一路奔波,先坐下饮口茶,莫要累着了。
听上去句句关切,却字字暗藏机锋。
薛绥看见薛月沉游移不定的目光,唇角扬起淡笑,从容称谢。
张氏听着却是喉头酸楚,眼眶又红了几分。
王爷,听闻平安妹妹医术了得……妾身这一身疹子,让医官来看,也不方便,不如劳烦平安妹妹替妾身诊治一二……
薛绥抬眼,正撞上张氏蓄满泪水的杏眸。
愿为侧妃分忧。
她面不改色地缓步走到张氏身侧,看着她颈间连片的红疹,眉头微微一蹙。
很明显,她的症状比李桓的要严重许多。
怪不得李桓不着急……
侧妃莫急,许是风痒之症,当是血热夹湿所致……
薛绥看了医官先前给出的方子,没有质疑,也没有过多询问,做出了和医官一样的诊断,回头让小昭从医箱里拿出一盒带着淡淡薄荷香的玉白色药膏。
这是我从一个民间游医那里拿来的止痒膏,亲手调配的方子,先前外祖母用了极见效。侧妃若不嫌弃,不妨一试……
她语气可见真诚。
张氏看了李桓一眼,染着蔻丹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便又扑簌簌掉眼泪。
多谢平安妹妹施药。
她本就生得柔弱秀丽,那眼眶泛泪的样子,瞧得李桓眉头微蹙,便是薛绥都有些不忍了。
不过是肌肤之疾,且放宽心调养便是,侧妃何故伤怀
张氏攥着帕子掩面,苦笑般拭了拭眼角,声音哽咽,平安妹妹,是我兄长犯了糊涂,恐要累及张氏满门……我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旁的法子,只盼王爷能开恩……
窗外忽有惊鸟掠过,带落几片枯叶。
李桓突然打断:且先回去,你胞兄的事,自有裁断。
薛绥心中已然明了。
张氏见李桓态度松动,又跪了下来。
殿下明鉴,我阿兄素来胆小,怎敢私通西兹贼人
她攥着李桓的衣袖跪了下来,眼泪将茜色的抹胸晕湿了一片,定是太子殿下误听谗言,受了宵人挑拨蒙骗……
李桓脸色一沉:东宫今晨才截的人,你的线报倒是灵通……
张氏喉头微微发紧,不敢多言,只得说是受了父亲的嘱托,此刻,娘家已是为了兄长乱作一团。
见她如此,李桓喟叹一声,缓和了语气。
既是太子查办,自有朝廷法令。你兄长若有罪,谁也救不了他,若是无罪,太子自会还他清白……
张氏心有不甘,可李桓的为人她很清楚,也不敢再多言,只得福了福身,红着眼抹着泪,带着翠枝退了出去。
薛绥冷眼旁观,心下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