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轧钢厂改名!公私合营后的变化(第2页)
如今的摩托车厂、机床厂等技术革新,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技术能力毋庸置疑。
只是此人行事往往出人意表。
明明能力超群,却不愿安心待在厂里搞技术,反而去了街道办工作。
要说他缺乏管理经验,可他在街道办又干得风生水起,硬是把前门街道变成了全市的明星街道。
众人都清楚,金主任与苏远并无私交。
他之所以力荐,纯粹是认为苏远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厂长一职关系重大。
此前是私营工厂尚且不论。
如今国有化后,按杨部长的意思,改制完成后很可能成为正局级单位。
厂长级别自然不低。
引得不少人暗中眼热。
既然无法直接反驳金主任的提议,便有人从其他角度提出异议:
“金主任的提议,我认为还需慎重考虑。”
“我并非质疑苏远同志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但他毕竟今年才二十二岁。”
“如此年轻的同志,又缺乏大型工厂的管理经验。”
“骤然领导数千甚至上万人的大厂,是否有些冒险?”
“我个人持保留意见。”
“要说人选,我推荐杨永康同志。”
“永康同志拥有丰富的大型工厂管理经验,阅历深厚,处事稳重,我认为他更适合担任轧钢厂厂长一职。”
很快,会议室里展开了激烈讨论。
杨部长静静听着众人的发言,心中渐渐有了计较。
他与苏远打过几次交道,深知此人完全不像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做事老练周全,令人放心。
刚才金主任提出人选后,也有不少人表示赞同。
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能获得这么多人的认可,本身就是能力的体现,更何况他的技术实力无可指摘。
从众人的讨论也能看出,反对者只能从年龄和经验不足的角度提出质疑,无人敢否认他的技术能力和工作成绩。
在这方面挑刺,无异于自取其辱,谁不知道那小子是个技术上的“怪物”?
杨部长觉得,这些私营工厂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对薄弱,正需要一个能力极强的带头人。
思忖片刻,他敲了敲桌子,止住众人的争论,一锤定音:
“大家的意见我都听到了。”
“经过综合考虑,现初步决定。”
“任命杨永康同志为新成立的红星轧钢厂厂长,苏远同志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对这个安排,大多数人都表示认可。
杨部长转头对金主任交代道:“金主任,苏远同志那边,就麻烦你负责联系,尽快与他沟通确认。”
金主任连忙点头应下。
.......
清晨,羊管胡同四合院内。
紫怡一早便过来了。
自从小酒馆公私合营后,她就很少再去那边。
之前那是陈雪茹和苏远的店,她去纯属帮忙。
如今既已合营,她便不再掺和。
但今天来到院里,看着正在晨光中静心吐纳的苏远,她犹豫再三,还是开口道:
“师傅,我想让我妈另找点事做,您看行吗?”
苏远缓缓收势,转头看了紫怡一眼。
此时早饭已经准备好,秦淮茹在家,陈雪茹则一早出门去了。
苏远对张桂芳和秦淮茹说道:“今天想换换口味,去便民饭店尝尝那边的早饭。”
说着便起身准备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