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娄振华捐厂!(第4页)
而捐赠,则意味着彻底放弃一切权益。
此时娄振华已无退路,笑着肯定道:
“杨部长,我是认真的。”
“此事我已反复权衡考虑清楚。”
“如今年纪大了,膝下又只有一个女儿。”
“早年忙于厂务,身体也落下不少毛病,实在无力再操心经营。”
“说来惭愧,原本我确实存有些私心。”
“但经过街道办同志们的多次耐心教育和政策宣传。”
“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过去思想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我深知,我今日所能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切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心有所感,故而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旁边的秦淮茹听得眨了眨眼睛,脑子里满是问号。
???
街道办真的做过这么多工作?
我们什么时候和他深入谈过这些?
但杨部长听后,却向秦淮茹投去赞赏的一瞥,显然认为他们的思想工作做得十分到位。
随后杨部长正色道:
“娄厂长,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对于您如此高的觉悟和宽广的胸怀,我表示由衷的敬佩!”
“既然您已决定,我这边立即召集相关人员开会研讨。”
“您的决定我们热烈欢迎,但如此大事,我们也需认真商议,拟定一个稳妥的接收方案。”
此类捐赠流程其实并不复杂。
当前推行的公私合营,本就是逐步推动国有化的进程。
只是为避免引起过大震荡而采取分步策略。
如今有人愿意一步到位,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工业部内部很快统一意见,决定启动接收程序,具体细节可容后逐步调整。
果然不出苏远所料,事情确定下来后,工业部方面主动提出:
“娄厂长,接收后,厂名可能会根据规定进行更改,这方面还请您理解。”
“另外,您作为轧钢厂的创始人,我们在此诚挚邀请您担任新厂的董事。”
听到这个安排,娄振华不禁再次暗自赞叹苏远的远见卓识,连这样的细节都早已预料到。
他连忙依照苏远先前的建议回应道:
“更改厂名是应该的,我完全理解和支持。担任董事一职我也愿意接受。”
“只是……近来我身体有些不适,可能需要静养一段时间。”
“恐怕只能暂时挂个名,难以实际参与厂务管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