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岳阳楼(第1页)
三大教,儒道释,在漫长的发展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但因为处世态度的不一样,却也有本质上的区别。
相同点在于,三教核心都要坚守本心,本性,本我……都是一个意思,无善无恶的心之体。
区别在于意,道家求个意静,佛家讲究意空,儒家则讲究意中。
……
岳阳楼,说到底只是一栋建筑而已。
但提起岳阳楼,所有人都会想到范仲淹,想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就让岳阳楼不再只是单纯的建筑,而是认人为的赋予了其更深层次的含义。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为岳阳楼立心。
这座岳阳楼,让范仲淹的意志得以长存,儒家求的,不就是这个嘛。
傅源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是晦明变化,风雨阴晴,感受到的却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读着《岳阳楼记》,也是在读范仲淹的意志。
范仲淹将自己的心,立在了岳阳楼上。
其实类似的名胜古迹,皆是如此,之所以有名胜古迹,便是有人为其立了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
说得好听点,范仲淹为岳阳楼立心,说的难听点,范仲淹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岳阳楼。
好在岳阳楼是个死物,只是被动地接受,简简单单的一栋建筑,承受了它不该承受的历史重量。
如果是活物,如果是人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让人们按照他的意志而活,美其名曰叫秩序,叫儒家的教化……为生民立命。
《道德经》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是什么祭祀所用。
祭祀的时候,被捧得高高在上,无比重要,但祭祀完后,直接丢到一旁不再理会。
所以对圣人而言,百姓在需要的时候,拿来捧起用一用,不需要的时候就丢开不理……妥妥的工具人。
傅源突然想起自己曾经跟刘老头说过的一个笑话,关于猪圈的。
猪圈的主人其实不在乎猪之间的对错,在乎的只是猪圈整体的安稳。
所以对于异人这头有能力闹事的猪,更高层不在乎异人的正邪,他们更在乎异人别把猪圈扰乱。
同样,对于天地而言,万物也只是工具,只需要万物按照天地的规律行事即可。
傅源想为天地立心,首先就要把目光放得更高,不要被人为添加的观念所影响……一切的判断发自良知即可。
因为浩然气由良知而发,浩然气充斥天地,那良知,即为天地所立之心。
狼吃羊,狼凶猛,羊温驯,有人喜爱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宣扬羊的善良,狼的邪恶,进而会让人对羊产生恻隐之心,这就是人为添加的观念。
但良知会告诉你,这其中不存在正邪对错,无善无恶!
……
接了个电话,傅源便离开了岳阳楼,有一辆轿车已经在路边等着了。
轿车边站这个女子,容貌妍秀,穿着一身制服,笔直白皙的小腿,高耸的胸部,扎着马尾,显得时尚干练。
傅源对她扬了扬手机,道:你是来接我的
女子诧异的看着傅源,拨通了手上的手机,等傅源的手机铃声响起,这才挂断,精致的脸庞有些惊讶,道:你好,我叫曾月义……你看起来很年轻。
傅源气质沉稳,给人成熟稳重的感觉,感觉上不像年轻人。
傅源,十七岁……不是看起来年轻,而是真年轻!、
傅源也不在乎她的态度,道:带我去看看情况吧,如果棘手,价格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