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儒家的野望(第2页)
刘老头闷闷的道:什么感觉我可看不出来。
傅源放下书,道:之前您不是说我练完后,炁有了剑的韵味了吗
刘老头瞪大眼睛,表情很震惊,片刻后吐出气,哼哼道:剑意么……我已经看不到你的炁了!
傅源好奇道:这是什么说法难道炁还消失了不成
刘老头摇头,道:年龄小的小孩子会给人一种灵气十足的感觉,这你知道吧
傅源想了想,点头道:嗯,很多人都说小孩有灵气,却没什么人说大人有灵气的……顶多说有灵性。
刘老头点头道:这就是先天一炁散露在外所致,随着小孩子慢慢成长,变得多思多虑,先天一炁被各种浊气隐藏,也就看不到炁了,长大后还有灵性的,也就一些无忧无虑,或者说没心没肺的人了。
傅源思索着道:多思多虑我没有啊!
刘老头咧咧嘴,道:还有一种情况,小孩子从小感知并按照法门运行先天一炁,随着练炁,将先天一炁聚拢,深入体内,或者演化神通,外人也是看不到的。
所以啊,一个人是不是异人,有没有行过炁,只有在小孩子阶段才能看出来的,当初我就是一眼看出你行过炁。
但是随着小孩长大,这先天一炁就被遮掩了,无论是被浊气遮掩,还是自己主动练炁聚拢,旁人都是看不出来的。
傅源恍然,道:那我是哪种
刘老头没好气的道:我教你的入门呼吸法,你都练的融入日常生活中了,你现在自然而然的呼吸,就是用的那套呼吸法吧你自己说呢
傅源点头,道:看来我在不知不觉间,自己把炁聚拢,隐藏在体内了……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吗
你这情况,倒有点特殊……
刘老头琢磨着,道:你知道吗有的人身居高位,时间长了,气质就跟普通人不一样,这种气质,也是所处环境引发的炁的对外表现。
是不是异人看不出来,但这种气质,应该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吧
傅源所有所思的点点头,道:这就是孟子说的:居移体,养移气。《说文解字》中,居者,足也。移,禾相倚也。苗其弱也欲孤,其長也欲相與俱……
所处的地位,供养着气,彼此相倚……那我有什么气质
刘老头含糊道:比较端正稳重吧……反正已经没人能看得出你是异人……不对,你这小子压根就不是异人,连炁都感知不到,算什么异人……
说着说着,刘老头又气愤了起来。
傅源笑了笑,也不管他,自己继续看书。
没一会,刘老头自己就把自己捋顺了,道:今天看的什么用不用我我教你
说是教,其实刘老头自己也清楚,在这些古文方面,他自己跟个文盲没区别,反倒是从傅源这里学到了不少知识。
傅源也不说破,道:在看孔子的天下大同思想,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刘老头乐道:这句话简单,不就是治理国家,不能有私心,要选择贤能吗
傅源摇摇头,道:公者,平分也,背私也,古代那些被人称颂的清廉如水的官员,都当官了,家里却穷的没米下锅,这算是平分吗他们这么做求的是什么身后名还是……这算背私吗
这也就算了,关键是选贤与能这句……
刘老头纳闷道:选择贤能,这有什么问题
傅源道:《说文解字》里,与,賜予也,一勺爲与,此与與同。并没有和跟的意思,这个意思是后来才有的。所以这句话应该不是说选择贤和能的人。
何况既要有能力,又要有品德,这样的人,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也太少了。
如果按字面意思,这句话应该是:选择品德高尚的人,赐予或者分润能力,或者说权利……虽然能说得通,可总觉得差了点意思
刘老头自然说不出个头绪,只得问道:那你想了这许久,有头绪吗
傅源点头,道:孔子的这个思想,是说给他的弟子子游听,由子游记录的……《说文解字》里,与,音同舆,同音舆的,有个举字。
如果是选贤举能,那就说得通了,品德高尚的人,不一定有能力,而有能力的,品德也不一定高尚。
选贤跟举能是两个并列的词语,既选择品德高尚的人,也举荐有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