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被逼殉葬?王妃的棺材板压不住了的小说免费阅读完整版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69章(第2页)

“可惜......”

父皇也好,他也好,都低估了皇帝的狠辣。

......

入秋之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凉。

下过一场雨之后,最后的暑气被卷走。

进了农历八月份,除了正午太阳足的时候能感觉到丝丝炎热,一早一晚已有萧瑟寒意。

八月,有中秋节宴,更有秋闱。

大裕王朝的考试制度和谢莺眠所了解的考试制度不一样。

以种花家历史上有名的明代科举为例。

明代时期,秋闱是乡试,因在秋天举行,才被人称为秋闱。

秋闱每三年一次,分三场进行。

八月初九开考第一场,共持续十天。

九月中旬桂花飘香时放榜,考中之人便是举人之身。

众所周知的范进中举,就是指范进在秋闱考中了举人。

这是鱼跃龙门的第一步。

成为举人,差不多算是跳跃了阶层。

只有中了举人的学子,才有资格参加次年春季的会试。

会试在农历的二月初九开始第一场,因在春季,又被人称为春闱。

春闱同样分三场。

在二月底杏花盛开时放榜,故而会试榜单又被人雅称为杏榜。

上了杏榜的人,被称为贡士。

贡士没有官职,只是获取了殿试的资格而已。

通过了殿试的贡士,才能被称为进士。

明代进士分为三甲。

一甲有三人,赐进士及第。

分别是赫赫有名,脍炙人口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数十人,赐进士出身,每次人数不等。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是主要的基层干部储备库。

大裕王朝的考试制度与明朝的考试制度大概相似,只是时间上正好颠倒。

也就是说,大裕王朝春闱是乡试,秋闱才是会试。

据虞凌夜所说,大裕王朝的开国皇帝建立大裕王朝时,恰是夏季,百废待兴,人心惶惶,新朝廷也极缺人才。

故,开国皇帝在农历八月份开设了恩科考试。

那一年的考试出了许多青史留名的能臣贤士。

新国新气象,开国皇帝认为此是吉兆,就将这个习俗延续下来。

【注:明代科举制度来源《明史选举志考论》,文中因情节需要有杜撰,为了不误导读者,特简单说明一下正规的古代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