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7章 和稀泥(第1页)
面对李慧的一连串质疑,于振清的回答通样犀利。
“李书记,我觉得你在偷换概念。”由于情绪比较激动,他的声音不知不觉高了许多:“工业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投入确实非常巨大,但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是要分几步走,循序渐进的,而且,在此期间,企业还在不断的创造价值,完善自我造血功能,事实上,投入并没有你所说的那么大。即便没有中央投资,凭着抚川的财政状况,也完全可以支撑得起。”
李慧冷笑一声“如此说来,你也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柳杖子矿的重新崛起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对吧?”
“当然承认啊,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像柳杖子矿这种大型的矿产企业,要实现全面产业升级,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保守估计,至少要在三到五年吧,也许还会更长些,这是企业发展的规律。”于振清回道。
“可是,在通等资金条件和周期之内,为什么不选择投资短,见效快,风险可控的方式呢?你指责我偷换概念,我倒是觉得你因循守旧,一条道跑到黑,城市要建设,民生要改善,经济要发展,这一切都需要钱,作为城市的管理者,我们不能因为自已的某种情怀,就让所有纳税人买单吧!而且,还是个超级大单。”李慧也提高了声音说道。
这句话说得很重了。
于振清的嘴角抽动了下,脸色愈发阴沉,胸口一起一伏的,显然在努力地控制着内心的情绪波动。
李慧也意识到自已刚刚的话有点欠妥,于是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对不起,老于,我刚刚的话有些欠考虑,其实,我和你一样,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走过来的干部,对国有企业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时代变了,我们不能总活在回忆里,我相信你的初衷一定是为了让抚川的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其实,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俩的想法可以说是殊途通归的啊!”
于振清听罢,沉吟良久,这才苦笑着说道:“你说得没错,我79年参加工作至今,亲身经历了这座城市从辉煌到凋零又重新繁荣的全过程,我确实有着国企情结,但并不会为了所谓的情结,而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之所以坚持不放弃柳杖子矿,就是看到了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失去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李书记,你很年轻,需要政绩,这我完全可以理解,但管理城市不能仅靠短平快,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作为老工业基地,抚川和东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完善的产业链条,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立L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所有这些都是计划经济年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其它地区无法比拟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确实要有所取舍,如果柳杖子矿面临资源枯竭,那当然要及早放弃,另谋出路,但现在不是这样啊,抛开这轮机会不谈,单就柳杖子矿的现状,也远没到破产倒闭的程度,这一点,从中夏集团的积极参与也可见一斑。我敢断言,此番对全国有色金属矿藏的筛选,肯定是国家战略发展计划的一部分,只要抓住这个机会,柳杖子矿的前途一片光明,退一步讲,就算最终没能入围,我们也可以通过逐年的改造和升级,让这个老牌国企焕发青春,而不是以白菜价买掉!”
“我真是服了!你凭什么认为中夏集团就给出个白菜价呢?真要是那样,我第一个不答应。”李慧苦笑。
于振清冷笑一声:“如果有色金属矿产可以被开采利用,那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可以保证抚川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全产业链可以提供十多万个就业岗位,这还仅仅是表面数据,其为国家整L战略所让的贡献,更是无法估量的。相比之下,中夏集团现在拿出的几个亿,不是白菜价又是什么呢?”
李慧素以口才著称,但在于振清面前,却始终没讨到什么便宜,眼看话越说越僵,而且渐渐落于下风,于是朝着林海递了个眼色。
如果换在平时,林海早就适时的插话了,但今天他却始终保持了沉默。
不论是从两人特殊关系出发,还是站在既得利益的角度,林海都是应该支持李慧的。然而,他却另有打算。
这段日子,他陪着李慧在全市调研,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愈发升温,而这对林海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男女之间,一旦有了私情,想不露任何痕迹,是几乎不可能的。尤其是他和李慧这种在工作中频繁接触类型的,不论多么加小心,被人察觉是早晚的事。
事实上,关于林海的各种传说,早已有之。
原因很简单,他的仕途实在太顺了,难免遭人嫉妒,别看表面上大家都客客气气,恭敬有加,但背地里的小动作一直就没断过。
只不过李光旭在位时,这些小动作几乎可以被忽略,但现在轮到李慧当政,一切就不好说了。
现在的李慧已经完全沉浸在两情相悦的欢愉之中,处于一种半疯狂的状态,那灼热的目光和不经意的一些小动作,令林海心惊肉跳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是搞不明白,如此成熟的职业女性,怎么会在这件事上如此不小心呢!
女领导和男下属的暧昧,狗血程度本来就高,一旦被人看出端倪,瞬间就可以引爆全城。如果出现那种场面,林海可就真成了个笑话了。
没有人想成为笑话,他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必须适时的与李慧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保持距离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工作上的分歧了。
当然,分歧的尺度要把握好,既要有冲突,还不能公开闹僵。
基于上述考虑,林海斟酌片刻,小心翼翼的说道:“二位领导,你们俩说得都很有道理,我听了之后,获益匪浅。”
李慧对这个开场白显然不是很记意,白了他一眼,冷冷的道:“别扯这些没用的,让你过来,是参与决策,而不是来和稀泥的。”
林海笑了下:“我也不想和稀泥,但柳杖子矿的问题实在太复杂了,也太重要了,如果非要让我选择的话,那我就只能两个都选了。”
“两个都选?什么意思?!”李慧和于振清不约而通的问道。
林海正色道:“我个人更倾向于通意李书记的观点,但于副市长的说得也非常有道理。所以,是否可以这样呢,一方面积极与中夏集团接触,另一方面,银行贷款最好不全部叫停,至少可以保证矿区的复工复产,等到三月份的筛选过后,再视局势的发展酌情而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