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寻找销路(第1页)
麦秸秆编出来的东西总是很纯朴的,但是经过石灵一加工就带了着时尚的气息。
云同志正好来镇上采访特意就看到了供销社的太阳帽。
他想起杜红英说的草帽也是麦秸秆编出来的,这个也是一样的材料,为什么不搞这个呢。
为此,他特意跑了一趟通安村。
等看到杜红英家里堆积的麦秸秆编制物时惊呆了。
再看看手上花了一元钱在供销社买的太阳帽简直哭笑不得。
你别告诉我供销社卖的就是你们生产队编的
千真万确,我也不知道卖得怎么样。
我这个太阳帽是最后一个。
他想着买给杜红英她们照着做,没想到……
云同志,你有心了。杜红英将李婶子编的扇子、花瓶、果盘一样拿了一个送他。
不行不行,我不能随便拿群众的东西。
这不是拿给你的,是让你帮我做宣传的你拍照和做样品展示需要。杜红英换了一个说法:我可指望着你帮我打开销路呢。
好,我帮你们问问。云同志道:这次,我可以写你爹了吧
内容都想好了,通安村生产队队长麦秸秆二次利用创造了商业价值。
不写我爹,写我李婶子。杜红英给他说李婶子任劳任怨的教导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做手工,带领大家赚零用钱,还绞尽脑汁创新。
那她们什么时候做工
这会儿在山上干活挣工分,中午午饭后就争分夺秒的编手工品。
我可以拍她们的生产场景吗。
当然可以。
生产队的妇人们听说要拍照片既高兴又害羞,盯着镜头都不知道要怎么才好。
你们不用管我,只管自己编就行。
抓拍什么的云同志没法和她们解释。
好在这些妇人们都很听话,低头专心的摆弄着手中的麦秸秆。
麦秸秆在这些女同志的手中变得乖顺轻巧,缠缠绕绕,最后成了一件件精美的手工品。云同志为脑子里能想到什么就赶紧的写下来,他觉得每次来通安村七生产队都有惊喜。
杜红英同志,你们这个手工作坊真是开了先河做了表率,妇女能顶半边天,大家都应该向你们学习。
杜红英就微微一笑。
学习也得要有学习的条件,其他生产队的麦秸秆总共就一尺来长,瘦瘦小小的能干吗
还有,她们生产队有李婶子这样的技术人员吗
有石灵这样的巧手姑娘有自己这样的推销员
原材料技术产品销路,那可是缺一不可的。
饶是自己占了重生的优势见多识广,也突破不了政策的困扰,要不然也不用求助了,悄悄的发财她不香
这个年代的杜红英感觉自己是孙悟空,蹿天猴本事再大也怕紧箍咒。
她原本就胆子小,再加上有一个当队长的爹时时给她提醒不要知法犯法,能怎么着
只好慢慢来,有生产队开的介绍信开路才好找销路。
就在云同志的通讯报道见报时,白主任那边的采购申请单批下来了。
帮助村民们增收,丰富供供销社商品品种同意采购太阳帽卖。
只是采购的数量少得可怜:三十个。
抵了前次拿的十个就只拿了二十个。
当然,这也算是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