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茶(第2页)
裴则毓不着痕迹地拂了下胸口,颔首道:有劳杜若姑姑引路。
一路走来,宫墙朱红巍峨,雕梁画栋千重万仞,檐角翩飞,似要蔽日锁月。
阮笺云亦步亦趋地跟在裴则毓身侧,眼观鼻鼻观心,把控着落后他一步距离。
皇城复杂如迷宫,杜若带着他们七拐八拐,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在一座宫殿前停下。
陛下、娘娘,九皇子和皇妃到了。
可算来了。
遥遥地,一道朗笑自头顶传来:抬起头,给朕和皇后瞧瞧。
阮笺云依言抬首,端正地朝着上方行了一礼:儿媳见过父皇,母后。
帝后端坐于明堂正中,一个龙威燕颌,霸气天成;一个雍容典雅,气度非凡,恰如龙凤盘踞。
皇后右下首坐着一个女子,也是蛾眉螓首,端庄娴雅,此刻正眉眼含笑地望着她。
瞧见她面容的那一刻,成帝瞳孔骤然放大,罕见地失神了片刻。
不错,皇后掩去眼中诧色,缓缓颔首道,真真是个美人。
实际上以她坐观后宫数几十年的经历来看,何止是美,称作绝色都不为过。
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
她不着痕迹地瞟了成帝一眼。
阮笺云对此浑然不知,只谢过皇后,与裴则毓跪下一道敬茶。
她的敬茶礼是丞相府准备的,但阮笺云又在其中添了一件。
听闻母后虔心佛法,儿媳特地抄录了一份若愚禅师的千字经,聊表孝心。
若愚禅师是前朝有名的高僧,但自前朝覆灭后,他的佛经也覆灭得所剩无几,唯独剩一二孤本,也早都被皇室收录了,这本千字经并不在其中。
皇后果真十分惊喜,对着她的手抄本爱不释手:好孩子,你从何处寻到的
外祖早年游历山间,与一僧人结缘,此书便是受那僧人所赠。儿媳幼时在外祖书房中翻到过,是以记下来了。阮笺云恭顺地答道。
青霭在一旁听得十分自豪,自家姑娘可是素来过目不忘呢!
又想起得知要嫁进九皇子府后,姑娘日夜不歇地誊了三天佛经,连眼睛都熬红了,又忍不住有些心疼。
你有心了。皇后欣慰地道,随即又吩咐杜若道,你去,将我那支雀翎钗拿来,赠与九皇子妃。
见阮笺云神色茫然,坐于皇后下方的女子主动解释道:妹妹有所不知,这雀翎钗是当年西域使臣进京朝见,特地进奉给母后的。是用神鸟翮羽,七色宝石雕琢而成,不同角度下会焕发不同颜色,当真是稀世孤品呢。
说罢,又撒娇一般道:母后偏心,都不曾给儿媳这般贵重的赏赐。
你呀,若有你弟妹一半的孝心,我便也知足了。皇后点点那女子的额头,笑得宠溺。
这是你太子侧妃嫂嫂。又转头对阮笺云介绍道。
阮笺云会意:笺云见过嫂嫂。
妹妹不必多礼。楚有仪笑着回道。
咳。
成帝久不出声,此时终于轻咳一声,转而面向裴则毓,语重心长道,你太子哥哥昨日来信,称是已平安抵达西南了。
从前你孤身一人便也罢了,如今成婚了,也该上进些,至今还无一官半职在身上,如何才能替朕分忧啊
裴则毓轻笑一声,避而不答:既已有皇兄替父皇分忧,那儿臣便可放心了。
朕就知道你会这么说。成帝气极反笑,朝着皇后指指点点道,你瞧瞧,每次说到给他授官,都想方设法来搪塞朕,如今更是连理由都懒得找了。
也罢,朕还有事,你随我走,留你媳妇在这再陪陪你母后吧。说着伸了个懒腰,站起来离开。
阮笺云自然笑着应下。
待两人走后,才轻轻眨了下眼。
怪不得京中皆道,嫁与裴则毓的好处之一便是不必陷于夺嫡党争。
原来是因他从不过问朝事,自然与人为善、与世无争。
几人又闲话了一会,杜若便将雀翎钗呈来了,果真流光溢彩,华美非常。皇后比对了下,就要往阮笺云头上簪。
母后,阮笺云还想推辞,儿媳……
皇后却自顾自地将雀翎钗插进她发间,满意地点点头,这钗还是你们年轻人戴着才好看,我一把老骨头了,搁在那里也是浪费。
她早有听闻,自己这位儿媳是成婚三天前才从乡下接回来的,还以为会看到穷人乍富般的绫罗堆叠,直到阮笺云方才进殿时才有所改观。
她打扮得浓淡适宜,大气不失清雅,周身气度又从容沉静,加之令人倾绝的容貌,竟比京中的贵女还要胜上三分。
又想起容华宫里鼻子都要气歪的阮贵妃,心中一阵痛快,对着阮笺云笑得多了几分真心。
母后凤颜千秋,岂是儿媳可比。阮笺云柔声道,引得皇后更是满意,大方地给了许多赏赐。
又聊了不久,便到皇后礼佛的时间了。皇后吩咐楚有仪领着她去御花园转转,也顺带增进一下她们妯娌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