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的1977,从看穿一切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6章 抓住时代的脉搏(第1页)

时间进入1985年,很多以前的乡镇企业,也就是社队企业,都有了蓬勃发展。

向阳集团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几乎就是一骑绝尘,以领先不知道多少个的身位,远远把一众同行甩在身后!

业务覆盖范围,已经不仅是小小的新原地区了,整个新行省,到处可见向阳集团的影子。

就连央视广告,都出现了向阳集团生产的各种机械和车辆。

收割机,播种机,装载机,小三轮,大三轮,皮卡,面包……

这年头,在电视上做广告的非常少,一句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往往能让全国人民都知道。

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意识到,电视广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付出远远大于收益!

李卫民趁着中米的蜜月期,大肆引进米国技术,在机械制造方面,疯狂缩短着和国外的差距!

米国现在的头号敌人是老苏,为了和老苏抗衡,在安南战争中险些坐蜡的老米,只能拉拢华夏。

老米利用华夏牵制老苏,李卫民就趁机引进它的技术。

你能利用我,我为什么不能利用你?

可惜,很多华夏企业都没能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乡镇和私营企业。

限于种种因素,有些事情,国有企业不太好办,私营企业相对就灵活得多。

比如给史密斯专员塞几个红包,就能引进廉价的先进技术。

无论是塞红包,还是跑关系,公家单位都不太好操作,李卫民不管那个,国内比较正经,就把米国客人带到港岛招待。

有王海燕这个所谓的合作伙伴,多少老米招待不了,港岛有的是可以享受的地方,只要对方敢来,她就“管杀不管埋”!

李卫民的做法,就连军哥都提心吊胆。

这小子胆子也太大了,和外国人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不怕有人找他的后账!

不得不说,这时候的很多人,都还处于半观望状态。

谁知道会不会再来一个什么运动,万一自己铺的摊子太大,被人当成出头鸟打了怎么办?

唯独李卫民信心百倍,坚定不移地相信短时间内政策不会有什么变化。

不但不会收紧,还会鼓励步子迈得再快一些,胆子放得再大一些。

至于步子大了会不会扯到蛋,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