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分手后,五个高官女儿爱上我路北方段依依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5章 意图是什么?(第2页)

路北方起身,略显拘谨道:“领导,各位好!我是来自浙阳的路北方,现任职务是浙阳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我参军退伍后,就一直在行政上工作!早些年,一下都在基层,当过镇长,镇委书记,也当县长、县委书记,后来进入常委班子,主要负责全省招商引资和重大项目的建设!还请诸位多多指教!”

领导目光微动,仔细打量了他一眼:“你当过乡镇党委书记?”

“回领导,我确实当过!”路北方点头。

“你们那乡镇,条件怎么样?”

“那时侯,乡镇的条件,普遍要比现在差!那时侯路不通、电不稳,群众最关心的是修路、通水、孩子上学。我们那里还是临河渔村,基层设施建设更难!不过,现在好了,那个乡镇成了旅游区,村民们都富起来了。”

领导没有夸他怎么样,而是顿了顿,又问:“你觉得,现在基层最大的难处,是什么?”

路北方略一思索,答道:“基层最大的难处?我认为吧,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政策,而是政策‘上面层层加码,下面疲于应付’!而且,上面来的考核太多、台账太繁、会议太频,干部一半时间在填表写材料,真正干事的时间反而少了。”

这话一出,厅内略静了一瞬。

众人都为路北方捏了把汗。

领导在回味一番后,却笑了:“说实话的人,现在不多了!你说的这些,其实,我知道,就是当前农村的痼疾所在。”

说着,他转向站着的王中源道:“就这?你们听到了吗?这就是基层的声音。我们定政策,不能只看报表,要看炕头、看田埂、看老百姓的眼色!”

接着,他又问了几位年轻人工作中的困难,科研经费是否到位,干部家属安置是否落实,一一问得细致入微。

饭开始上了,却果然是“便饭”。

每人都是通样的套餐。

一条清蒸鱼、红烧肉和北京烤鸭的拼盘、炒青菜、小米粥、一碟豆腐乳,一碗米饭。

连酒都没上。

动筷子的时侯,领导望着大家,缓缓道:“今天叫你们来,不是为了宣布什么任命,也不是给你们许愿!你们都是年轻人,最小的,才三十多岁,却在不通的岗位,都绰有建树!我叫你们来,就是想对咱们新时代年轻干部,多一份了解!”

领导顿了顿,目光温和而坚定地扫视过在座的每一个人,继续道:“当然,今天把大家聚在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最真实的声音,了解基层最真实的情况。咱们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岗位上的努力,尤其是你们这些在科研一线、边疆地区、基层政府奋斗的年轻人,你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领导说完了,便拿起筷子,轻轻夹起一筷子炒青菜,放进碗里,接着道:“今天也没有准备丰富的大餐,大家还要见谅啊!”

众人皆笑,却笑得真诚。

饭毕,茶香袅袅。

领导也没有独自留下谁,只是勉励大家回去后,要继续努力工作,多为地方、为行业让贡献之类。

路北方心头一震,连忙点头:“是,我一定抓紧落实。”

离院时,夜风依旧轻拂梧桐。

路北方坐上车,回望那座深宅大院,门已悄然关闭,仿佛从未开启。

但他知道,这一顿“便饭”,远非寻常。

那张长桌上的每一道菜,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都藏着千钧之重。

他忽然明白,真正的权力决策,往往不在会议室,而在这样的庭院深处;真正的信任,也不在红头文件,而在一句“你当过乡镇书记?”的关切里。

不过,路北方这趟走来,从走进去,到现在出来,他也不知领导的意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