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道具晴(第1页)
李小囡一行人行程紧凑,从越州到杭州,再要赶往明州时,嘉兴的牙行递到平江城的信儿转到了李小囡手里,嘉兴的织坊往牙行托转了一批织工要脱手。
李小囡立刻掉头赶往紧挨着嘉兴县的秀州华亭县。
晚晴很纳闷,嘉兴的牙行里有织工,怎么去了华亭县
李小囡笑眯眯让晚晴猜,晚晴干脆利落的拒绝了,她心眼少,猜不着。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李小囡给自己倒了杯茶。
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俗话,这不是俗话说,这是阿囡说!晚晴不客气的打断了李小囡的话。
你家世子爷觉得这话很有道理。李小囡笑眯眯堵了句。
就算商场是战场,你要买的织工在嘉兴,却往华亭跑,这是什么计围魏救赵晚晴撇嘴问道。
她家世子爷会打仗,又不会做生意,世子爷觉得有道理,不一定真有道理。
差不多吧。第一,你家世子爷的信你看过,织坊停工是因为他们要跟你家世子爷较劲儿,既然这样,他们停工是出招,卖织工,说不定也是出招。
对对对!晚晴听的不停点头。
那咱们出面接织工之前,是不是先要打听打听
那当然,知己知彼么!
咱们去过嘉兴,我跟二堂叔还去过牙行,嘉兴的牙行知道是咱们要买织工,那嘉兴的织坊肯定也知道了买家是什么样的人。
牙行一手托两家,咱们跟织坊,要是非得偏向一家,牙行肯定偏向织坊,对吧
咱们没去过华亭!所以!咱们就去华亭知己知彼!晚晴兴奋的一拍巴掌。
对,还有,华亭的土话跟我们李家集差不多,嘉兴的土话就差得太多了,好些话听不懂。李小囡笑道。
嗯不都是吴语吗华亭跟嘉还不一样晚晴惊讶了,她统统听不懂,更听不出分别。
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这句俗话你听说过吧李小囡问道。
那是说闽南。
江南也这样。
你想得真周到。晚晴一声赞叹,怪不得你不怕见史大娘子,你这心眼一点儿也不比她少。
李小囡斜瞥向晚晴。
我是夸你,我小时候听不懂话,跟我阿娘说:某某心眼太多了,我阿娘就说我:听听你这话,难不成人傻没心眼还成了长处了
心眼多是长处,心眼坏的人不是东西。晚晴一脸严肃道。
我是会做生意,不是心眼多!李小囡纠正了句。
心眼多还不让人家说你心眼多,心眼真多。晚晴撇着嘴。
隔天,太阳开始西斜时,一行人进了华亭县,找家客栈安顿下来,李文儒和几个长随往各处打听,李小囡从箱子里找出身自己的衣裳,让晚晴换上。
晚晴比她略高一些,骨架也略大一些,好在梅姐给她做衣裳时,一向要多裁出两寸多,防着缩水啦,防着她胖了,防着天冷里面多穿一件,总之一定得大一寸肥一寸,晚晴穿上她的衣裳,倒比她穿着合适多了。
见两人出来,正在院子里给她那匹宝贝马梳毛的阿武急忙放下梳子,跟上来。
不用你,我们就旁边几条街上随便逛逛,一会儿就回来了。李小囡急忙拦回阿武。
走出两步,晚晴凑近李小囡,低低问道:我们世子爷交待过,让阿武随时跟着你,把他带上吧。
她不会讲当地话,带上她不方便。李小囡压着声音答了句。
我也不会!
你装哑巴。李小囡拍了拍晚晴。
那……晚晴小心的往客栈里指了指,不等她说完,李小囡一脸无语的斜着她,你哑巴,她也是哑巴,怎么那么多哑巴
那倒也是。晚晴恍然悟了,咱们去哪儿
我去问问,从现在起,你就开始当哑巴了,不管人家跟你说什么,你就笑,别说话。李小囡交待道。
晚晴一个好字冲到唇上,急忙一巴掌拍回去,两眼兴奋的看着李小囡,不停的点头。
她要装哑巴了!
李小囡拉着晚晴,走出二三十步,看到个中年妇人,坐在店铺门口,绣着鞋面看着铺子,拉着晚晴过去,用当地话笑道:阿姐。
妇人顿时笑出来,你这小妮子,我这个年纪,是阿婶,可不是阿姐。
你看起来跟我大阿姐差不多,你别怪罪。李小囡忙笑着陪礼。
你大阿姐多大了妇人问了句。
二十六了。李小囡笑答。
我比你大阿姐大十多岁呢!妇人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喊阿姐有什么事啊
我想问问阿姐,你知不知道哪儿能买到便宜的小块绸子,或者是不怎么好的绸子,要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