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骨笛(第1页)
“皇上,漠西传来捷报。“承晖堂里,一众大臣、皇子都在殿内屏息。
众人听闻御前太监总管李公公的禀报声才缓过神来,呼啦啦一片地跪下,“臣等恭喜皇上。”
坐在紫金檀木交椅上的仁宗皇帝抚了抚眉心,”快迎使者进来。“
漠西的使者风尘仆仆,大气还没喘匀,记脸喜色,“沈二公子带诡刀营蛰伏三天三夜,深入敌军内部,生擒了叛军的首领,将残余的叛党全部连根拔除,投降的朝安充作漠西百姓参与劳作,罪恶深重掠夺百姓的恶贼已经按律问斩,叛党的头领三人已被捉拿,由镇国公夫妇和沈二公子亲自押送,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
漠西叛贼卷土重来的事情已经让皇帝忧心大半年了。
镇国公夫妇年逾花甲,带着神兵诡刀营镇守漠西四十余年。独子天资平庸在京城讨了个闲职,世子和世子妃育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沈度官至礼部副职,小儿子沈慎则跟着镇国公夫妇养在漠西。
镇国公夫妇两人都能带兵,镇国公夫人赵密更是安国史书上唯一一个女将军,赵密和岭南大将军是赵怀是亲兄妹,相依为命一起长大,兄妹俩都戍守边疆立下汗马功劳。
镇国公年迈,沈慎的存在又相当神秘,诡刀营的威名虽在,却很久没有出手,匈奴便又开始蠢蠢欲动,多次在漠西骚扰百姓,搜刮掠夺。
漠西的沈慎如果没有培养出来,朝廷多年重文抑武实在是无人可用,这正是让皇帝无比头疼的一点。
仁宗听闻喜讯,是容光焕发,“好啊,好啊!沈大将军和赵大将军真是给朕培养了一只能镇守边陲的雄狮啊,此番漠西之困已解,朕心甚慰!”仁宗高兴得踱起步来,“此次立功的将士一律有赏,朕要厚赏。”
京城郡主府,夜色深重。
春天的夜晚还是寒气逼人,郡主靠在水榭连廊的栏杆上,把玩着手里一个骨笛。
郡主已经过了二九的周岁,白天邀请了年幼时的几个玩伴来府中赏花对弈。年纪最大的谢秋棠已然嫁为人妇,梳的是妇人的发髻,莫语桐也待嫁闺中,和工部侍郎的嫡子定了亲,年纪最小的江心月过了二八之年也开始参与世家小姐的社交活动中来。
闺中密友讨论京城哪家铺子的簪花好看,哪家茶楼新来的厨子让的点心好吃,郡主总是听着,偶尔调笑一两句。和青梅们在一起,尊皇世宜长郡主才觉得有人间烟火气,曲终人散,也不愿离开水榭。
“郡主。春天的夜晚寒气还是袭人呢,进暖阁吧,我叫他们热了点清酒,暖暖身子。“侍女小蝶取了披风披在郡主身上。
“也好。”郡主收好骨笛,直起身子来,“和她们在一块儿时间过得真快啊。以前我们四个还梳着总角辫的时侯,在母妃的宫里也是这样玩耍。玩累了就在母妃房里歇息。一晃十多年了,连秋棠姐都嫁为人妇了。”
小蝶偷笑,“郡主年方二九,怎得伤春悲秋起来。”
郡主只是笑了笑,未置可否,抬眼看了一眼房角上的虎皮鹦鹉,转换了话题,“小蝶,侧门别落锁了,再煮一壶去年的龙井。跟小娥说一声,别声张。“
小蝶顺着郡主的目光看了一眼虎皮鹦鹉,心下了然。
转而对洒扫的奴婢吩咐到,”郡主着了寒气要用热水沐浴,人手不够,你们快去帮忙西院烧水。“
郡主在暖阁坐下,取下头发上繁复的金钗,找了根玉簪把头发绾上。小娥端着龙井走了进来,给郡主倒了一杯,又给郡主对面的位置留了一杯,”小蝶去接了。徐大人的鹦鹉歇在西暖阁里,小婵在照顾着。”
郡主吹了吹茶汤上的热气,“嗯”了一声。
“徐大人此番前来应是禀报漠西的消息。”小娥看起来年长一些,行事也沉稳,“浮影大人下午来禀报过,郡主和小姐们玩得正酣,就没有打扰。”
浮影是长公主的面首之首,其父贪腐导致家产被抄,父亲变卖妻女抛弃儿子以保全自身,浮影被长公主所救,一直跟在长公主身侧,说是面首,让的事其实更像谋士。
长公主出身尊贵,在府中豢养男宠,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淑妃是岭南大将军赵怀唯一的女儿,由先帝指婚给仁宗为侧妃,诞下一对双生姐妹。长公主姐妹深受皇帝宠爱,成人后赐了两间相邻的公主府居住,后来二公主远嫁漠南,京中的公主府便空下,郡主成年后,便赐给了长公主最疼爱的这个侄女,姑侄相伴以解公主姐妹远离的寂寥。
二公主远嫁,皇帝的补偿之心就L现在了长公主身上,不仅容忍长公主豢养面首,还许她承欢膝下不纳驸马,永享公主之养,甚至还能出入宣德殿听政。
长公主府和郡主府的侧门只隔一条小路,姑侄二人来往密切。一来二去,浮影和郡主也算是相熟。
“漠西的消息,沈家?”郡主思忖着。
“世宜郡主怎么在自已府里还得这么躲着人。”一个穿着绯色便服的人摇着手上的折扇,大摇大摆走进了暖阁,此人便是徐大人徐晟,字子安。徐晟长得有些妖异,舞文弄墨颇有一股鬼气,世宜郡主在岭南与他结识,托太子太师叶阁老推荐给太子的幕僚。
徐子安喜欢去勾栏听戏,讲起戏文娓娓道来,小蝶和小婵都非常崇拜他。小娥却不太喜欢他,觉得他行事有些轻浮孟浪,但是办起正事来靠谱,又不得不认可他的能力。
徐子安坐下,抿了一口茶,又细细嗅闻了一番,“是娥姑娘沏的茶,茶碗口还带着姑娘香囊的梅香味。”
郡主点了点桌角,“说正事。”
“我刚从你父亲府里出来,也不让我歇口气。”徐子安嗔怪。